销售华南:借智助推“科技强安”工程
销售华南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智能管道建设,持续推进“科技强安”工程,无人机巡线常态化,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南沙等3个站场试行,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的成功运用,“空中无翼鸟、站场侦察兵、管道智多星”齐齐出动,共同守护管道安全,助推企业向本质安全迈进。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度集团公司HSSE大检查中名列销售板块第一名,连续第8年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空中无翼鸟”——飞翔的无人机
“过去,我们采用传统的步行方式巡线,但由于管道沿线地形复杂,一旦遇到沼泽地或者河流,根本无法查看管道周边的基本情况,管道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深圳管理处管道科科长林策每周巡线50公里,对巡线的艰苦刻骨铭心。
“如今,随着无人机的广泛应用,这一难题被破解,无论是沼泽地,还是落差比较大的山区、河流,都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的方式,清清楚楚看到管道周边情况。”现在的林策,喜悦之情洋溢在脸上。
2018年初,销售华南率先在南沙站试行无人机巡线,并于3月份完成试验,之后便在辖区内开展无人机管道巡线工作。截至目前,全线已完成两轮无人机管道巡线,累计飞行里程超过1.5万公里,大大解决了各站巡线难、管道查看不细等问题,进一步维护了管道安全。
“无人机就像空中无翼鸟,通过它航拍的照片、视频,我们能及时监视到管道周边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解决了徒步巡线的局限性。”林策津津乐道地介绍着。
随着无人机巡线的广泛开展,销售华南组建了无人机大队,并有25名员工取得无人机飞行证,为无人机巡线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站场侦察兵”——智能巡检机器人
“看!侦察兵又出来巡逻啦!”
顺着南沙站技术员林健添的所指方向,只见一台身穿蓝色大衣、脚踏黑色车轮、头顶黑色“大眼睛”的机器人正从防爆充电屋缓缓走出,沿着巡检路线慢慢移动,仔细对着输油站内的仪表及相关设备拍摄,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三代“行者号”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
提起这台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南沙站员工脸上都写满了骄傲。“它能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巡逻,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有了它的加入,下雨也不怕了!”
站场每隔2小时就需要对生产区域的设备进行巡检,雨天巡检是大家最为头疼的事。“行者号”机器人小伙伴的加入,解除了在恶劣天气下人工巡检的困扰,它可以风雨无阻24小时不间断巡逻,深得大家喜爱。
至今,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在销售华南己经用上了第三代。2016年12月28日,销售华南在斗门站开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调试安装,但由于第一次试用,机器人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站场环境,试行过程中仍存在着漏检、错检设备的情况。
半年后,销售华南为进一步提高巡检机器人的实用性,经过100余次的调试后,终于在斗门站更换成第2代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监控设备、分析仪表的精确性、匹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适应输油任务繁重的主输泵站,2017年10月11日, 销售华南又改进了机器人的部分功能,第3代智能巡检机器人也随之应运而生,并在广州南沙站开展了试点运行。
“试运行结果表明,第3代智能巡检机器人设备识别功能更明确、数据采集功能更精确、智能分析功能更准确,己成为真正的站场侦察兵。”南沙站站长曾志杰说道。
“管道智多星”——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
“深圳北环-月亮湾大道风险点,涵盖了3处三级高后果区,我们要严加管控。”对这么重要的风险点,深圳管理处妈湾站站长鞠文金曾经感到头疼,以前,要了解到这里的相关信息,必须通过多次搜集、比对、分析管道的本体信息、周边环境,过程相当繁琐。
“现在就简单很多了,因为有了智多星。”鞠文金站长的担忧已不复存在。鞠文金所说的“智多星”,实际上就是销售华南开发应用的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建立风险动态管理台账,开发风险识别和分级管理功能,风险点的主要信息在系统中一目了然。
“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通过该系统,辖区内的管道主体信息能够及时掌握。”妈湾站外线管理员周裕豪对“智多星”的作用感受深切。
为了这套智能化系统,销售华南实施全线每2公里1个点的开挖验证标准,采集了138万笔数据,拍摄了246处高后果区的720°全景影像,实现了10380张竣工图纸与管道中心线的准确匹配,从而建成了一套可查、可视的智能系统。
这个“智多星”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它和无人机管控平台、巡线管理系统、站内智能巡检平台等数据共享,与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协同联动,有力地强化了“空地一体化”巡护管理,提升了管道的安全防控能力。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国有大型管道企业,我们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科技强安’工程,用心打造智慧型长输管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本质安全。”销售华南总经理田中山在实践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钟吉森 洪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