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成果转化不是在实验室里“摇烧瓶”,科技与产业如何相交

2020-10-29 14:45:15  浏览:1479  作者: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张静

技术成果转化不是在实验室里“摇烧瓶”,科技与产业如何相交

10月28日,上海技术交易所开市,未来将辐射长三角地区和全国技术交易市场,引导成果、企业、机构、资本、政策五大要素资源进场交易。

当前,我国发明专利数量常年世界第一,但科技成果转换率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不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上海技术交易所能否担起重任?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现实堵点有哪些,又该如何破题?

对此,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吉华对澎湃新闻表示,当前我国把科技创新提到更高的位置,是因为“原先的科技创新跟产业是两条并行的线”,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中脱节。而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大企业原来基于创新的制度设计也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

上海东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东也对澎湃新闻表示,科研工作者应该到工厂一线去,科技成果转化要和工厂里的工程师交流,技术成果转化不是在实验室里“摇烧瓶”。

从科研规律的角度看,谢吉华用数字0-10比喻技术的诞生与产业化上的成熟应用。如果“0-1”代表从无到有的实验室研发阶段,“10”代表产业化,那么“2-9”就是中试迈向批量生产的阶段。“2-9”的过程“非常难”,“很多技术在实验室行,到了中试阶段就不行了,有的到中试行了,到产业化完全不行。”

打通“2-9”,最终或将形成可观的产能或效益,但风险很大,谢吉华认为这需要外部力量的扶持。对于上海技术交易所的使命,谢吉华说,“交易不是目的,交易的目的是赋能产业。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有无数个产业通过技术交易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技术成果转化不是在实验室里“摇烧瓶”

市场需求与技术创新的对接,在谢吉华眼里,是催生未来新兴产业集群、带来产业创新和规范化的新手段,也是未来中国通过技术交易获得更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当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走向交叉,而交点就是科技创新赋能产业,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能级、效率和效益。

谢吉华做孵化器起家,又参与发起上海技术交易所,20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强烈感受到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中的脱节”。孵化器行业内有个争议,培育孵化器到底是孵化项目还是孵化企业?“后来行业达成共识,我们是科技企业的孵化器,我们孵化企业。”

“但你会发现,企业是需要项目的,那项目谁来孵化?没有。这让我们觉得项目和企业之间是脱节的。”低头看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它们需要更大的外部资源也就是来自大企业的嫁接。只有把企业间的渠道打通了,小企业才有更多机会。

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也一样。过去五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2019年超过2.2万亿元。

但2020年上海两会期间,民进上海市委提交的《关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建议》提案中写到,“我国的发明专利数量已连续八年世界第一,但科技成果转换率不到30%,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不到。”

“国家在科技创新上一直大量投入,为什么现在我们把科技创新提到更高的位置,因为原先的科技创新跟产业是两条并行的线。”谢吉华说。

在现实中,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往往存在壁垒,一些科研项目和产业需求实际上是脱节的。上海东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义资产”)董事长袁东也对澎湃新闻表示,科研工作者应该到工厂一线去,科技成果转化要和工厂里的工程师交流,“成果一定要放在这样的场景里,而不是在实验室里摇烧瓶。”

通过上海技术交易所,东义资产与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电化学中心的4项盐湖提锂专利技术达成交易,总价超500万元,目前相关技术正用于西藏盐湖锂资源开采的测试。

“我们的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大企业原来基于创新的制度设计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谢吉华说,尽管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了,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地方法规出台了,但真正要落实下来仍是一个堵点,“对大学来说,它有什么样的动能真正让它的成果转化?”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民进上海市委提交的《关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建议》提案中写到,现行法律和政策将科技成果等同于国有资产,出于对“国有资产流失”和“追责”担心,高校院所“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政策一直举步维艰,严重阻碍了上海科技成果的技术转移。

今年5月,科技部、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教育部将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纳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监测和成效评价,作为学科评估的重要指标。

谢吉华认为,这只是起步,如果把堵点疏通,未来要素市场合法化、市场化、资本化,所有的创新都是和产业密切关联的。

打通“2-9”

从创新的源头和科研的规律看,谢吉华用数字0-10比喻技术的诞生与产业化上的成熟应用,如果“0-1”代表从无到有的实验室研发阶段,“10”代表产业化,那么“2-9”就是中试迈向批量生产的阶段。

“这个过程非常难,很多技术在实验室行,到了中试阶段就不行了,有的到中试行了,到产业化完全不行。”谢吉华说,在“2-9”的过程中,一些高精尖技术在实验室批产技术可行,但量少成本高。只有批量化生产成本才能降低,但往往走到批量化就会出现问题。

“这种风险确实对我们来说也还是有的。”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电化学中心负责人也对澎湃新闻表示,化工过程的扩大往往伴随很大风险,业内也出现过盐湖提锂技术在成果转移后无法扩大运用的尴尬局面。

目前,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电化学中心与东义资产合作的盐湖提锂项目已完成工程化验证中试,经过两步离子筛工艺,西藏吉则茶卡盐湖水的锂离子浓度从0.015%提高到2%,该项目预计明年启动盐湖现场1:1装备的中试,到2022年具备万吨级大规模应用能力。

从完成中试到实现批量生产,过程“非常漫长”,“我心里是着急的,这烧的都是我的钱。”但袁东还是坚持“要有够耐心面对风险”,在“2-9”的过程中,如果不到工厂一线去交流,90%的项目无法成功,“你做不出来的,因为我要5万吨,实验室里可以做5公斤,这根本不在一个讨论的维度上。”

打通“2-9”,最终或将形成可观的产能或效益,但风险很大,谢吉华认为这需要外部力量的扶持。“2-9”的过程需要科技服务机构的助推,孵化器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需要成果转化机构、法律机构,也需要与资本对接,“是否可以做一些保险,搞债转股、信托等,这需要新的金融设计?”

“原来我们基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金融设计只是股权或是简单的专利买卖。”谢吉华表示,未来基于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金融设计还有无限空间。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钱,上海要真正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和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更多科技金融创新,例如设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保险、信托、期货等。”

此外,上海技术交易所还设立了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基于成果转化的转化基金,“不能说资本为资本,资本一定是为产业,为产业当中的创新。”但谢吉华坦白,这还只是起步。

至于上海技术交易所的使命,谢吉华说,“交易不是目的,交易的目的是赋能产业。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有无数个产业通过技术交易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 张静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