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机械行业市场机遇​(2022年一季度)

2022-04-11 18:29:05  浏览:647  作者:来源: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CGMA

通用机械行业市场机遇

2022年全国两会结束后,各部门针对制造业密集出台新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一批基础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带来诸多利好。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展览与传媒中心特收集整理出2022年一季度通用机械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合同签约、项目开工、工程建设等政策与市场信息,看看通用机械行业将享受哪些政策红利,看通用机械行业有哪些市场机遇!

01、12部门联合发布通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近日,为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抓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确保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18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具体措施。

具体来看,政策措施主要有五方面内容:一是财政税费政策;二是金融信贷政策;三是保供稳价政策;四是投资和外贸外资政策;五是用地、用能和环境政策。

02、“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发布

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其中提到,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安全应急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实施智能化矿山、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改造,开展智能化作业和危险岗位机器人替代示范。

《规划》提出,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03、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制造业转移和承接的重点方向、重点产业。相关人士指出,推动制造业有序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的重要途径。《意见》的出台有助于提升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04、六部门联合印发《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近日联合印发《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2020年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工业用市政再生水量大幅提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业废水高效循环利用新格局。

05、《“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印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06、“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发布

12月29日,工信部联合科技部、自然资源部发布《“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史上首次将原材料工业整合起来编制规划。

为明确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方向,《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的总体发展方向和15年远景目标,即到2025年,原材料工业保障和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在制造业中比重基本稳定;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明显提高;初步形成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35年,成为世界重要原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应用高地,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07、“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个部门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我国机器人产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工业机器人已在国民经济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被广泛应用。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个至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08、两部门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标准、市场和监管体系,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到2030年,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形成非化石能源既基本满足能源需求增量又规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

意见指出,推动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对区域内现有煤电机组进行升级改造,探索建立送受两端协同为新能源电力输送提供调节的机制,支持新能源电力能建尽建、能并尽并、能发尽发。

09、四部门出台《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四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意见》提出,要坚持绿色引领,互利共赢。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不断充实完善绿色丝绸之路思想内涵和理念体系。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充分尊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际,互学互鉴,携手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10、《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发布

3月23日,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再经过5年的发展,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

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11、“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

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指出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实施方案》是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细化重点任务,提升规划落实的可操作性,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六大重点任务。

12、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

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时期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加快推进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围绕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系统部署各项任务措施。

《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有序实施省市县水网建设,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网智慧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方面,建成一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290亿立方米,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明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大中型灌区灌排骨干工程体系逐步完善,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500万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精细化调度水平有效提升。《指导意见》还展望了到本世纪中叶的目标。

13、两部门:加快“十四五”时期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加快“十四五”时期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加快发展抽水蓄能,对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以及促进扩大有效投资等具有重要作用。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按照能核尽核、能开尽开的原则,加快推进2022年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工作,确保2022年底前核准一批项目,并做好与“十四五”后续年度核准工作的衔接,促进抽水蓄能又好又快大规模高质量发展。

14、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日前研究制定了《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优化近海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风电建设示范,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水风光互补基地建设。继续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加强实施情况监管。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充分利用油气矿区、工矿场区、工业园区的土地、屋顶资源开发分布式风电、光伏。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发布2022年各省消纳责任权重,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电力证书制度。

15、《“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印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较为完善的市场监管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市场监管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支撑市场监管现代化成效显著。

根据《规划》,到2025年,创新基础更加牢固。争取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零的突破”,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达到3—5个。新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60个以上、技术创新中心20个以上。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10个,新建国家质检中心30个以上,建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50个以上、国家标准验证点50个以上,新增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0个以上,总局科普基地达到30个。

16、两部门发文推进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以质量标准为核心的质量技术创新及应用,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指导意见》指出,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要围绕国家战略任务、重点工程、民生工程中对质量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强化质量基础和产业应用融合,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技术资源和力量,面向产业基础和产业链质量,加强开放共享、产业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服务产业质量升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在高端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建设若干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到2035年,基本建成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与安全保障相适应的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体系。

17、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应急部、能源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业要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结构布局合理、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格局,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将加速石化化工行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我国由石化化工大国向强国迈进。

18、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4月8日,《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定稿正式发布,从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监测平台效能、优化售后服务能力、加强事故响应处置、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及组织实施七个方面共二十二条展开,可谓覆盖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对新能源车企的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全面要求。

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压实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导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体系,全面增强企业在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9、科技型中小企业再迎利好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为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三部门就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费用(以下简称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有关问题发布公告。

公告中称,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2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2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20、成渝地区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

四川省和重庆市同时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两地规划于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

“成渝氢走廊”总体规划了2条城际线路和1条直达干线。城际线路以资阳、内江、自贡、泸州、荣昌、潼南、九龙坡、两江新区等沿线地区为节点,连接天府国际机场、德阳重装基地、自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和西南(自贡)国际陆港、九龙坡汽配集散基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支线,形成互联互通的氢能经济网络;直达干线沿成安渝高速公路,形成贯通成渝中部城市群的氢能快捷运输线。

21、核电写入8省2022两会报告,成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关键一环

核电写入8省2022两会报告,成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关键一环!那么积极有序安全发展核电已经成为全面准确完整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一环,以及扩大有效投资、经济稳增长的必要手段。

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广西和海南2022年两会政府报告相继出炉,核电悉数写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并被列为2022年工作重点之一,承担着扩大有效投资,担负起稳住经济基本盘的责任。

22、“东数西算”拉动超千亿元产业企业争相布局

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文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标志着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

专家认为,预计“东数西算”工程每年将带动千亿元投资,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较高,远超“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大型工程。但也要注意避免相关炒作和盲目重复建设,着眼长远,加强科学规划,优化完善布局,实现算力统筹有序、健康发展。

23、老旧燃气管道改造有序推进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今年将推进燃气等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大工程,力争开工改造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约2万公里。此前,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苏洁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道10万公里。

当前,燃气已成为多数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品种,但随着燃气管道运行年限的增长,安全隐患同步增加。去年我国多地发生燃气事故,其中不少就与燃气管道年久失修有关。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国家层面统一部署老旧燃气管道隐患排查和改造,将进一步筑牢城市燃气安全底线。

24、湖南发布石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湖南省工信厅正式发布《湖南省石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省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规划》提出了未来5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到2025年,湖南省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企业2家,新增过100亿企业2家,引进培育一批超10亿元石化企业,上市公司20家以上,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全省石化行业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明显提高,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

《规划》依据湖南省石化行业发展实际,明确了炼化一体化与高端合成材料产业、先进高分子材料与化学制品产业、盐基化工与萤石资源精细利用产业、精细化工与生物质精深加工产业、农用化学品产业等5个细分领域的发展重点。

25、新疆与11家央企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3月12日,新疆与中央企业产业兴疆恳谈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约活动在北京举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同11家中央企业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了交流发言。自治区人民政府同11家中央企业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

26、上海最大氢气充装中心8月开建

从申能集团获悉,液化空气中国、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实业有限公司昨天在沪签署投资协议,三方合资在上海化学工业园建设全市最大规模的氢气充装中心,以加速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氢能部署。

据了解,这一氢气充装中心一期项目投资额1.8亿元,预计于今年8月启动,计划建设日充装产能为24吨的氢气充装中心。二期项目计划建设氢气液化和充装装置,届时将建成上海充装能力最大的氢气充装中心。

27、总投资950亿元宁夏将新建“七大百亿元”重大项目

2月11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宁东将围绕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谋划布局建设“七个百亿元”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950亿元,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为全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宁东重点实施万华化学30万吨MDI提纯精制、泰光10万吨氨纶、晓星7.2万吨氨纶、泰和3万吨氨纶、1.2万吨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产业项目,打造“中国氨纶谷”和全球最大的对位芳纶生产基地;实施宝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链、百川锂电材料一体化项目,打造锂电子电池材料产业;实施国能宁煤MTP升级改造、宝丰100万吨高端聚烯烃项目,打造高分子材料产业。

28、广西“十四五”投入539亿元建设城市市政地下管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广西城市市政地下管网建设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广西将投入539亿元,全面提升城市市政地下管网服务质量及能力,建立绿色、低碳、高效、安全、智慧的管网体系,形成规模合理、等级有序、联系密切、绿色智慧的城市市政地下管网网络。

供水管网、污水管网、雨水管网、燃气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市政地下管网是城市发展和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根据《规划》,广西“十四五”将建设高效的供水管网安全保障体系、完善的污水管网绿色低碳体系和通畅的雨水管网易涝防治体系等6大重点工程。

29、辽宁省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国家电投东北公司与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近日签署核能供暖示范项目建设运维合作协议,标志着辽宁省首个核能供暖项目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该项目位于大连市瓦房店市红沿河镇,先期规划设计供暖面积24.24万平方米,涉及当地近两万百姓的供暖服务,计划于2022至2023年的供热期前建成,并同时具备供暖条件。根据测算,相较分散小锅炉供热,该项目每年能将减少耗煤量1.21万吨,减排烟尘209余吨、二氧化硫60余吨、二氧化碳1.4余万吨、氮氧化物85余吨、灰渣0.26余吨。业内专家表示,该项目不仅将极大提高地方集中供热能力和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水平,还将助力地方践行“双碳”目标,推动红沿河周边城镇“零碳供暖小镇”和“美丽乡村”新概念落实落地,从而为我国在东北地区实施长距离、大温差核能供热提供有力的先行示范。

30、河北今年推动建设262项能源重点项目

从河北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2月22日在石家庄组织召开的2022年河北省重大能源项目政银企对接洽谈会上获悉,2022年,河北将谋划推动262项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074.1亿元。9家金融机构和10家大型能源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对接洽谈活动。

会上发布的262项能源重点项目中,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和利用工程项目134个、年度投资644.4亿元,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工程项目72个、年度投资290.4亿元,天然气稳产增供保障工程项目45个、年度投资127亿元,煤炭高效生产利用工程项目11个、年度投资12.3亿元。其中,张家口市尚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承德丰宁风光氢储示范项目、唐山LNG外输管线宝坻—永清段项目等榜上有名。

31、2022年内蒙古计划实施262个亿元以上能源项目

2022年内蒙古将加快实施重大能源项目建设,计划实施亿元以上能源项目262个,约占内蒙古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40%。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内蒙古在做好煤炭等传统能源保供的同时,不断调整能源结构,能源供应正向清洁能源转变,内蒙古也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

据介绍,今年内蒙古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发展,强化“风光氢储”4条重点产业链的发展,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促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协同建设。同时,内蒙古将以更高要求做好能源保供工作,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不断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

32、川渝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建设按下快进键

近日,从四川省能源局获悉,前两月,四川天然气产量超过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以上,完成年度计划的17.3%,取得“开门红”。

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四川代表团和重庆代表团共同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凸显推动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川渝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建设按下快进键。

33、四川正式核准今年第一批集中式风电项目

3月10日从四川省能源局获悉,日前省发展改革委正式核准四川2022年第一批集中式风电项目,共14个,总装机容量155.87万千瓦,总投资107.14亿元。去年年底,省发展改革委密集核准一批风电项目,项目共18个,项目所在地主要涉及凉山、广元、绵阳、泸州等。至此,“十四五”期间四川省已核准32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超过321万千瓦,总投资超过224亿元。

此次核准的项目全部位于凉山州境内,已纳入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凉山州风电基地规划》和省能源局印发的《凉山州风电基地“十四五”实施方案》。项目建成后平均年发电量36.72亿千瓦时,将进一步提升四川省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电力清洁低碳转型。新近公布的《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风电,“十四五”期间新增风电600万千瓦左右。目前,已有超过一半的新增风电装机获批核准。

34、真金白银“护航” 广东LNG船“杨帆”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到,广东省要发展新能源交通运输和内河清洁航运,由该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出台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形成350艘LNG船舶应用规模,建成6座内河LNG加注站。

此后,广东省财政厅发布通知,向该省交通运输厅、有关地级以上市财政局下达2022年广东省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补贴资金1亿元。

35、海南重启海上风电

日前获悉,海南省将于“十四五”期间加大海上风电开发力度。根据规划,临高西北部、儋州西北部、东方西部、乐东西部和万宁东南部海域共计11个场址将作为开发重点,总开发容量约为1230万千瓦。

早在2017年下半年,为加大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保护力度,海南省发改委一度停止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工作。从“叫停”到“重启”,海南省的海上风电发展将迎来转变。

36、内蒙古到“十四五”末形成集制备、存储、运输、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集群

内蒙古自治区发布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2025年前,开展“风光储+氢”“源网荷储+氢”等绿氢制备示范项目15个以上,绿氢制备能力超过50万吨/年;加速推进燃料电池车替代中重型燃油矿用卡车和公共服务车辆,推广氢燃料电池重卡5000辆以上,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突破1万辆;探索绿氢在化工、冶金、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供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打造10个以上示范项目;培育或引进50家以上包括15―20家装备制造核心企业在内的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电解槽、储氢瓶、燃料电池等装备的关键材料及部件制造取得技术突破。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形成集制备、存储、运输、应用于一体的氢能产业集群,氢能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37、甘肃11个抽水蓄能电站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

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奋进新征程 开创新局面”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甘肃省装机总量1300万千瓦的11个抽水蓄能电站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2022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将推动玉门昌马抽水蓄能项目核准开工。

去年,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配合省发展改革委开展抽水蓄能电站需求调研和布局规划,促成甘肃省27个站点纳入国家中长期规划,总装机规模3350万千瓦,其中11个站点1300万千瓦装机列入“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成立抽水蓄能柔性团队,联同属地供电公司,加快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

38、总投资近120亿国内新建两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同意建设哈纳斯莆田LNG接收站项目和惠州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接收站项目。

核准批复文件显示,哈纳斯莆田LNG接收站项目的总投资约52.63亿元。其中,建设投资48.75亿元,建设期利息2.3亿元,铺底流动资金1.55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30%,由项目单位自有资金出资;其余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项目核准批复文件显示,惠州LNG接收站的总投资66.36亿元。其中,建设投资63.15亿元,建设期利息2.9亿元,铺底流动资金3052万元。项目资本金22.57亿元,占总投资34%,由项目单位自有资金出资,其余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39、鄂南湘北最大储气调峰设施在湖北省通城开工建

4月7日,通城天然气有限公司LNG气化站项目储罐吊装开工仪式举行,标志着鄂南湘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储气调峰设施正式开工建设。

LNG气化站项目由湖北能源、省天然气开发销售公司、安徽安瑞升公司新增投资1410万元建设,建设主要包括150Nm³/h LNG立式储罐2台,LNG卸车台2座;5000Nm³/h 空温式气化器2台,2000Nm³/h空温式气化器2台,水浴式复热器1台,调压计量撬1套,及生产辅助用房、锅炉房、消防泵房、消防水池、挡土墙等其他配套工程。

40、新疆玛纳斯县布局抽水蓄能项

2月23日,三峡发展公司、新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新疆玛纳斯县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计划在玛纳斯县开展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合作,全力推动玛纳斯县清洁能源的低碳高效利用及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企地合作共赢发展,助力玛纳斯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玛纳斯县布局抽水蓄能项目直接投资约80至100亿元,建设周期5年左右。项目建成后,将加快完善玛纳斯县绿色能源产业体系,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大大改善玛纳斯县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现状,能辐射带动清洁能源产业约300亿元,将对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41、我国主干天然气管道向更多市场主体开放

日前,国家管网集团发布《2022年天然气管道管输服务集中受理工作公告》,标志着国家管网集团成立以来首次天然气管输服务集中受理分配工作圆满结束。

据悉,此次集中受理共达成天然气管输服务合同119亿立方米,服务需求满足率达93%,对于激发“X+1+X”油气市场体系中上下游“X”的活力,推动天然气资源供应及销售多元化,提升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42、6座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气储罐完成承台浇筑

2月20日,经过62天的紧张施工作业,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世界单罐容量最大的6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在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完成全部承台混凝土浇筑,标志着我国最大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主体全面开建。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即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及互联互通重点规划项目。一期工程建造10座大型液化天然气储罐,包括2019年5月先建的4座22万方储罐和2021年6月扩建的6座27万方储罐。一期工程计划于2023年底全部投产运行,液化天然气年处理能力达600万吨。

43、国内最大煤电CCUS示范工程开始现场打桩

3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5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在泰州公司打下第一根桩基。该项目作为国家发改委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和集团公司2021年度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煤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

项目依托江苏泰州公司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采用先进化学吸收法工艺,自主研发新一代高容量、低能耗、长寿命吸收剂,创新性集成多种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通过优化大型碳捕集系统与电厂热力系统耦合,可彻底解决大型热力发电厂的碳减排问题,建成后实现二氧化碳捕集率大于90%,年捕集量50万吨,每吨捕集电耗小于90千瓦时,每吨捕集能耗小于2.4吉焦,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立足百万吨规模以及全机组的低成本碳捕集和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工程实施为支撑火电厂低碳化转型积累了经验,具有普遍示范作用。

44、总投资近100亿 中国能建1.6GW新能源项目集中开工

3月22日,中国能建投资公司举行2022年首批工程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奠基)仪式,此次集中开工共15个项目,总投资近100亿元,项目类型涵盖光伏、风电、能源站及通讯铁塔。其中,新能源项目13个,总装机容量达1600兆瓦,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3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5万吨。

45、我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安管道终段开工建设

3月28日自中国海油获悉,横跨陕、晋、冀三地的中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神木-安平煤层气管道工程(简称神安管道)陕西至山西段开工建设,该段工程为神安管道最后一段,由中国海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统筹建设。

神安管道是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所列重点建设项目。该管道西起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途经3省7市17县,最终抵达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管道全长622.98千米,设计输气量50亿方/年,是目前中国最长煤层气长输管道。此次建设的神安管道(陕西-山西段)自神木市起,终至山西省吕梁市康宁镇,全长72.2公里,配套新建神木站和3座阀室,改建康宁站,预计于2023年第二季度完成建设并投产。

46、国内储能配比率最高光热储多能互补项目开工

3月23日,中国广核集团德令哈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举行开工活动,标志着国内储能配比率最高的光热储多能互补项目正式开工。

据悉,中广核德令哈光热储一体化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区,规划面积约5.3万亩。项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其中光伏160万千瓦、光热熔盐储能40万千瓦,储能配比率25%、储能时长6小时。项目采用了光伏发电、光热熔盐储能相结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通过塔式聚光集热、区域内弃风弃光余电利用,实现熔盐热能的高比率存储,并经盐水换热装置产生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建成投产后年上网电量可达36.5亿度。项目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电网友好性、技术安全性和科技示范性,将实现光伏、光热、储能协同发电技术的科技创新与示范应。

47、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开发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3月26日,中国海油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工程项目在青岛开工。这标志着我国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开发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海油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开发工程项目计划在青岛、天津两地三处场地新建8个结构单体,包括1座中心平台、3座无人井口平台和4座导管架,陆地建造钢材结构加工量预计达32000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的钢结构重量,铺设8条海底管道和3条海底海缆,总长约150公里,超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

48、国内首套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开工

中国宝武湛江钢铁零碳示范工厂百万吨级氢基竖炉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也是首套集成氢气和焦炉煤气进行工业化生产的直接还原生产线,标志着湛江钢铁向打造世界最高效率的绿色碳钢制造基地、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介绍,湛江钢铁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总投资18.9亿元,由中钢国际设计,主要设施包括竖炉本体、竖炉装料卸料系统、产品冷却系统、气体回路系统、原料输入和成品输出系统,以及配套的球团供应系统、能源公辅系统和信息化系统。

49、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在田湾开工

2月23日,我国首个工业用途核能供汽工程在中核集团田湾核电基地打下第一根桩基,这是中核集团继秦山核电开展南方核能供暖之后,在核能综合利用领域开展的又一积极探索,为优化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做出了新示范。

田湾核电蒸汽供能项目由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石化基地联合开展,采用田湾核电3、4号机组蒸汽作为热源,将蒸汽输送至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工业生产利用,预计2023年底投产供汽。

50、我国华东地区两大抽水蓄能电站开建

从国家电网获悉,国家电网位于浙江泰顺、江西奉新的两座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目前,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

据介绍,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147.73亿元,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计划于2030年竣工投产。其中,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机组,以2回500千伏线路接入浙江电网,工程总投资71.34亿元。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机组,以2回500千伏线路接入江西电网,工程总投资76.39亿元。

51、大熊山1200MW抽水蓄能项目签约

2月23日上午,登封市政府与中核集团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登封市举行,成功签约70亿元大熊山抽水蓄能项目。

据了解,登封市大熊山抽水蓄能项目初拟电站装机容量1200MW,电站静态投资额约70亿元,双方将在节能环保、水环境治理、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开展合作。

52、国家电投在济南打造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

3月15日,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第三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本次开工重点项目共计20个,总投资455.5亿元,涉及生态保护、产业开发、公服配套、交通市政、城市更新等诸多领域。

这些项目中,包括数个总投资超百亿的重大引爆项目。从占地面积看,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占地超过了3600亩。在产业定位方面,起步区已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3+1”主导产业方向。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包含新能源乘用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机器人与空天智能装备创新中心(研究院)等多个高端装备方向的项目。

53、中国化学天辰承建大型LPG仓储工程

4月2日,中国化学天辰公司与中化连云港石化仓储有限公司通过“云签约”方式签署中化连云港循环经济产业园罐区二期项目工程总承包(EPC)合同。

本项目为大型LPG仓储工程,包含最大罐容为8万立方米的双金属全包容储罐和12万立方米预应力混凝土全包容储罐。此前,天辰公司承接了中化连云港罐区项目的一期工程,包含2台8万立方米低温双金属全容罐,丰富了公司在大型双金属全容罐领域的工程实践,获得了中化业主的充分认可,为本项目的签署奠定了良好基础。

54、新奥签订目前最大LNG长期采购协议

3月29日,新奥股份和新奥能源宣布,两公司分别与Energy Transfer LP(NYSE:ET)旗下的查尔斯湖液化天然气项目相关子公司Energy Transfer LNG Export, LLC (以下简称“ET LNG出口公司”)签订LNG购销协议。

根据协议,ET LNG出口公司预计最早2026年起以离岸交付(FOB)方式,通过查尔斯湖液化天然气项目每年向新奥股份和新奥能源分别供应180万吨和90万吨LNG,为期20年,采购价格挂钩亨利中心(Henry Hub)基准价格。

55、齐鲁氢能一体化及储氢装备制造项目正式开工

2月25日,淄博市2022年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临淄区分会场暨齐鲁氢能(山东)发展有限公司氢能一体化及储氢装备制造项目开工仪式举行。齐鲁氢能(山东)发展有限公司氢能一体化及储氢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20.4亿元,年产液氢1.32万吨、高压氢气7920万标方。本项目将填补液氢民用领域空白,为促进区域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重要支撑。

该项目占地480亩,分两期建设。主要建设氢气提纯装置、联合制氢装置、液氢罐区、液氢重卡车载系统智能生产线、液氢加氢站成套设备(储罐)生产线厂房及配套公辅设施。项目单套装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液氢生产装置,投产后企业将成为国内第一大液氢供应商。

56、鲁西化工在建全球最大丙酸生产基地

目前,鲁西化工正在如期推进二期丙酸项目,该项目如果建成,鲁西化工将具有年产20万吨的丙酸生产能力,占全球丙酸产能的32%。这是鲁西化工继甲酸成长为行业龙头之后,丙酸将继续夺魁,成为全球丙酸的最大的供应商,一举解决中国丙酸供应不足问题。

据悉,鲁西化工丙酸二期建成后,全球丙酸产能合计63万吨,主要分布在中国、德国和美国。届时全球主要丙酸生产厂商及年产能为:中国鲁西化工20万吨、扬巴南京6.9万吨,德国BASF 11万吨,美国陶氏9万吨、伊士曼 7万吨,瑞典帕斯托5万吨。

57、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落户东西湖

3月11日,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汉市东西湖区举行氢能装备分公司成立揭牌仪式,该公司一期工程预计今年5月建成,可年产25台套氢能装备,标志着公司氢能装备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

生产基地将依托石化机械现有中国石化压缩机国产化基地,高标准布置装配生产线和测试线,实现氢能装备生产过程的流程化、标准化、规模化。实施“一站一策”,严格执行最新国家和中国石化相关标准,根据客户需求合理配置氢能装备系列产品,制定加氢站成套解决方案。

58、沙特阿美将在中国开发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

沙特阿美3月10日宣布,已作出最终投资决定,将参与东北地区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装置的开发。沙特阿美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辽宁盘锦鑫诚集团于2019年12月共同设立华锦阿美石油化工公司,合资企业将开发原油制化学品联合装置。

联合装置位于中国辽宁省盘锦市,包括原油加工能力为30万桶/日的炼油厂和乙烯蒸汽裂解装置,预计于2024年开始投入运营。沙特阿美将为联合装置供应最多21万桶/日的原油。沙特阿美表示,中国是其亚洲下游扩张战略的基石,也是全球化学品需求的重要推动力,并且其重要性还在与日俱增。这一合作将进一步支持沙特阿美实现成为原油制化学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这一更广阔的目标。

59、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合资公司正式成立

3月10日,福建能化集团与全球石化巨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合资企业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沙古雷乙烯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福建中沙石化有限公司将在古雷石化基地投资建设并运营一座世界级大型石化联合体——中沙古雷乙烯项目。项目将建设一套年产150万吨乙烯装置,同时配套建设一系列下游生产装置,采用多项全球先进技术,多项专利技术为国内首次采用,填补国内空白。

60、福清核电6号机组具备商运条件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3月2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福清核电5、6号两台机组是华龙一号全球示范工程,业主单位为中国核电下属福清核电,华龙一号研发设计总体单位和工程总承包单位为中核工程。其中,5号机组创造了全球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成功入选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后,两台机组年发电能力近200亿度,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4亿棵,经济社会和环保效应显著,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61、全球首艘LNG双燃料超大型原油船“远瑞洋”轮成功交付

中远海运能源“远瑞洋”轮交接船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船集团举行。“远瑞洋”轮是大船集团依托国家省市支持的科研项目,为中远海运量身打造的全球首艘LNG双燃料动力超大型原油船,它的成功交付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