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2022-04-22 08:11:36  浏览:3156  作者:来源: 新长江文学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南化乙烯场地整平誓师大会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 龚仕文

(接上期)

宝贝,引进的设备器材要保管好

乙烯工程项目停建,已经签订的9个合同引进的14.8万吨设备器材将要在短期内陆陆续续、源源不断到货却停不了。这是用人民的血汗钱8.86亿美元换来的宝贝啊!

国家关于工程停缓建的文件下达后,乙烯工程指挥部的工作重心立即转到工厂的善后处理工作上。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乙烯工程第一次动土。(摄影:王震涛)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扬子乙烯工程开工初期的原始地貌一瞥(1)。(摄影:王震涛)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扬子乙烯工程开工初期的原始地貌一瞥(2)。(摄影:王震涛)

原来准备60万吨乙烯(两套30万吨乙烯装置)全面上马,引进设备进来就安装就位,堆场、仓库自然无须考虑许多,只需有一点中转的地方就够了。1979年10月27日,先期开始的场地整平土方工程全面停止。好不容易调集进场、投入乙烯工程局部场地平整的12支施工队伍,1509人,包括铲运机、推土机、装载机、挖土机、碾压机、翻斗车、普通卡车机等453台大中小型机具,只能黯然退场。乙烯装置的相关工程不让干了。但乙烯工程引进装置合同1979年上半年已经生效。引进的14.7万吨设备器材,从1980年5月到1982年底,共分87批到港。高峰期,每月到港2万多吨,其第一批已经于1980年6月8日运抵工程现场。为了使这些引进装置器材接得进、放得下、管得好,工程指挥部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在一年左右时间内,推平丘陵山包,建起了20多万平方米的仓库、60多万平方米的堆场、料棚,修筑了7条共15公里的道路,在芦苇江滩上抢建了有5个泊位的4座码头,在马汊河上搭建了一座临时桥梁。这些设施,按正式工程规划,按“接保检”工程(即接(运)、保(管)、检(验)引进装置设备器材的工程)需要安排,既为“接保检”工作创造了条件,也为后来工程正式恢复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而“接保检”工程的进度,一开始却因种种主观的和客观的原因拖后了。钱,即“接保检”工程投资严重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乙烯工程突然停建、缓建的特殊情况,前一段时间耽误了,现在外国人要来工程现场了,不服从这个现实的迫切需要,不把时间抢一点过来,慢吞吞地怎么行?

14.7万吨引进设备器材全要靠堆场、仓库堆放,工程指挥部下决心把乙烯工程施工力量全部抽过来搞“接保检”工程。但工程先天不足,折腾太多,有时不得不违反基建程序,“边勘察、边做方案、边设计、边修改设计、边征地、边施工、边返工、边准备施工所需材料……” 搞“多边”而行。设计、施工变化是这么多,又恰逢那一年雨水多,加之资金紧缺,“接保检”工程真正开工,已经拖到1980年年底11月份、12月份。

1980年年底,情况终于发生了变化。

戴顺智强调,工程缓建,我们正在救, 犹如做人工呼吸,救得活救不活不知道,但我们工作要做好,态度要认真,千万不能松懈,不要让思想乱了的外国人钻了空子。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戴顺智与上海医工设计院设计人员现场讨论工程设计。左起第二人手指前方者者为工程总指挥、公司总经理戴顺智(摄影:王震涛)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戴顺智与施工单位负责人研究加快工程进度。左二为工程总指挥、公司总经理戴顺智(摄影:王震涛)


就这样,在国家有关部委、化工部、省、市、区的多方协调和大力支持下,乙烯工程指挥部紧急动员起来,分清项目轻重缓急,克服困难,分别落实,千方百计地完成了包括20万平方米仓库、60万平方米堆场,还有一系列码头、道路,总投资为人民币2.4亿元的“接保检”工程;同时,相机地作了一些乙烯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接保检”工程的初始阶段为什么那样难?!关键是缺钱缺得厉害!

为什么资金紧缺?因为当时乙烯工程计划任务书和总图没批准,建设银行停止对这些项目拨款。不给钱,施工单位无法继续施工;施工单位与民工已发生费用,建设银行不付,民工拿不到钱也不干。因为乙烯工程停缓建,乙烯工程总图没定,未来如工程总图有较大变动,眼前按工程规划总图进行的施工就会造成较大问题。生产辅助区总图也没定,施工图没出,整个土方工程合理调配方案无法制定,施工组织设计难于进行。所以,施工只能就近平衡,局部整平。这样的整平,难免有一些土方的调运安排不合理,事后追究浪费在所难免。过去说是“挥金如土”,现在要挖填上千万立方米的土方,甚至远距离运到扬子江江边码头区,是“挥土如金”。也因为计划任务书没批准,乙烯工程总图没定,装置区内房屋暂时不能拆迁,灌溉渠、障碍物……暂时要保护,所以施工面实际上很难展开,干了一段,还得叫停。由于各装置区设计还没有完成到必要深度,设计所提供的土方施工图没有给出必要的标高,搞了初步平整,将来难免还要二次平整。这两者有多大差别,谁也不知道。譬如,之后乙烯工程恢复建设后编制场地平整方案时,测算全区挖方537.8万立方米,填方505.6万立方米,挖填基本平衡;乙烯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统计实际土石方工程量多达2637万立方米,比设计挖填方量,几乎高出一倍。这是因为,一是工程增补子项内容较多,某些主项工程总图位置调整及竖向标高的调整;二是场平设计未考虑工程大临设施、施工单位基地及其辅助生产设施区的土方平衡;三是对大面积高填土区自重下沉及请除淤泥、耕植等设计未加考虑;四是还有勘察、设计、计量等误差(当然,以上诸因素均值得今后工程建设认真对待)。故而当初“接保检”工程与之后乙烯工程的土石方施工的相应部分,如无大差别,将来局部修整即可;如差别大,就是浪费。装置区场地整平工程量巨大,土方调运量需要重型机具多。因为丘陵多,降雨量大、时间长,需要较多的施工道路。如施工道路与规划建设的正式道路结合,则省;否则,浪费就大。如果眼下违反基建程序抢了一点进度,将来再开挖,得不偿失。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要么承认事实,浪费难免;要么按基建程序办事,正式与临时相结合,先地下后地上。不按基建程序施工,带来的后果无法估量。要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反常施工组织,乙烯工程指挥部的指挥们真正是焦心焦肺又焦脑呵!

在1980年9月27日会议上,化工部副部长兼南化公司党委第一书记刘雪初书记说,为起卸、运输、堆放引进设备器材,码头、道路、堆场工程项目一大堆,如果施工组织安排一起啃,谈何容易。我们得讲点现实主义。还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搞成一个算一个。都开工,都竣工不了。现在一双手只能抓一条鱼,条条鱼都要抓,所有鱼都跑了。

引进设备器材到港在即。军情如火。时不我待!

最后,国家从财政拨款2.4亿元人民币作为“接保检”工程专项用款,“接保检”工程才得以真正启动。

乙烯工程指挥部狠抓“接保检”的规划设计和工程设施的抢建工作,认真制定了引进115台大件设备(最长件65.16米,最重件518吨,最粗件6.6米)的接运方案;组建了接运机构(设备从上海港转驳,到现场卸运,进场入库保管,组成“一条龙”作业线);认真做好设备检验工作(确保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期内完成国外检验、港口检验、现场开箱检验和品质检验工作);对引进设备器材进行精心维护保养(不折不扣地落实化工部对全部14.67万吨引进设备器材要做到“不丢失、不损坏、不变质、不受潮、不锈蚀”的“六不”要求)。

一年后,“接保检”工程全部竣工。工程指挥部把这些设备、器材当作一座躺在地上的工厂,严密组织,精心管理,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按设备情况,该入库的入库;存放在堆场上的设备、器材,也做到了下垫上盖。对有特殊保养要求的设备,区分设备情况分别对待。对于易锈蚀的设备,进行必要的防腐或充氮保护;对于可能发生不均匀下沉或变形的超重超长件,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测量,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于大型转动设备,定期人工盘车等。针对为引进装置配备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工控机)的特殊保管要求,还专门利用南化研究院计算站另建机房,进行通电运行保管。正因为如此,尽管工程引进的设备、器材保管了长达5-8年的时间,设备、器材状况一直保持完好状态。不仅为乙烯工程正式恢复建设后顺利地进行施工安装创造了条件,更为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建成后顺利投料试车打下坚实的基础。

1983年10月8日,南化公司原副经理宋洪山不无风趣地说:“都说望见、戴顺智抱回个金娃娃,一停缓建,变成了癞蛤蟆。真金不怕火炼,现在还是金娃娃!”

外贷,保证了工程建设所需资金

扬子乙烯工程是大型引进项目,技术先进,自控水平高,专业技术强,对生产管理和工艺水平要求高,投资金额甚钜,总计折合人民币48亿多元(含后来借的外资),在那时简直是天文数字。前期“接保检”工程投资2.4亿元虽然也不是小数字,但与此相较,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当时,国家财力不足,化工部和之后接手的的中国石化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均无投资拨款。对大庆、齐鲁、扬子(原南京乙烯,即南化乙烯,两套30万吨乙烯装置有一套调往上海金山石化)等三套乙烯均无建设资金投入。从财政拨款给扬子乙烯的仅仅是前述“接保检”工程的2.4亿元人民币专项用款和投产后的流动资金铺底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通过拨改贷(即拨款改贷款)仅能提供人民币 5.74亿元资金,资金缺口巨大。国家批准,通过对外贷款来解决。

这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大方针、大政策。为妥善解决扬子、大庆、齐鲁三大乙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保证工程顺利建设,国家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准许利用外资,建设乙烯工程。为了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问题,经国家同意,采取向国外借款,自借自还,利用外资建设乙烯工程。在中石化统筹安排下,扬子乙烯工程先后贷款8.33亿美元、570亿日元、1亿德国马克,折合人民币总计45.23亿元,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

这么一大笔对外贷款是怎么解决的?!国家是怎么批准的?!

全部建设资金均是中石化总部组织大庆、齐鲁、扬子三大乙烯工程指挥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多次向国家计委等部门汇报,经过反复测算,再研讨,根据当时国家的环境、条件,研究制定了各项特殊优惠政策。如国家给予“拨改贷”(即拨款改贷款)、“企业借外资上项目”、“以产顶进”(即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退税还贷”等等优惠政策,而工程建设所借的资金则需企业自借自还。大庆、齐鲁、扬子三套乙烯还贷能力的具体测算工作,是由中石化总部计划部总工程师袁慧珍组织的,扬子乙烯张秀林和齐鲁石化焦雪英参加。经反复测算,多次向国家建委等部门汇报,争取到上述各项政策。当时测算,扬子乙烯的还贷能力优于大庆乙烯和齐鲁乙烯,所以决定先上扬子乙烯项目,要求扬子乙烯工程一阶段工程于“87.7”(1987年7月)化工投料试车成功。

实行“以产顶进”,创汇还贷。扬子乙烯工程一阶段工程投产后,开始有了一定的还贷能力,但无法解决外汇来源问题。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批准实行“以产顶进”方式创汇还贷,后经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等部委会签,国家批准了三大乙烯均实行“以产顶进”的政策。“进”,是对下游用户而言,他在付人民币价格外,还得以0.5元或1元人民币买1美元外汇额度(不同时间汇率价格不一样,按即期的进口产品后的外汇价格计算)。对三大乙烯而言,在国内卖产品收外汇,由中石化财务部对国家统一买外汇额度,视同出口创汇,贸易额直接就进专户还贷了(按外汇管理,走个结汇—买汇程序)。如扬子乙烯工程,由国家控制进口产品,扬子乙烯将计划产量60%的产品用以“顶进”创汇,用于还外资贷款。扬子乙烯工程一阶段工程试生产第一年,就实现还贷3.8亿元。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批准“退税还贷”,是经过反复测算报国家计委、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在山东济南召开专门会议研讨,最后获国家批准了三大乙烯的“退税还贷”政策。“高进高出”、“退税还贷”,提高了乙烯工程经济效益,缩短了还贷期限。扬子乙烯工程全部采用高价原油为原料,特别是那几年原油价格持续上浮,使工程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对此,经国务院研究同意,对于采用高价原油生产的石油化工产品,按国家批准的最高限价“高进高出”,从而增强了扬子乙烯的还贷能力。向国外贷款,年利率一般高达4-9%,为了创造条件加快还贷,国家又给了“退税还贷”的优惠政策。这样,扬子乙烯工程全面投产后,在10年不到的时间内就可以做到“自借自还”,全部自行还清企业的外资贷款,没有给国家和中石化增添一点麻烦。

在借外资、上项目的过程中,中石化计划部、财务部,特别是中石化财务部原主任王学新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予了企业很大支持。中国银行的鲍桐峰和国家物价总局的韩慧芳,亲自到现场来关心和支持三大乙烯筹资贷款的工作。

扬子乙烯工程是贷款建设的项目,投资使用的巨额对外贷款,利息十分惊人。扬子乙烯工程能够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做到了早日还清贷款本息,不仅为国家和企业节省大笔资金,减轻负担,也更好地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国石化企业集团的良好信誉和经济实力。为此,扬子石化公司从1987年7月扬子乙烯工程一阶段工程化工投料试车开始,就把还贷工作列入公司重要议事日程,在企业内部广泛进行还贷意识教育,测算还贷计划,要求全体职工增收节支,力争早日还清债务。1991年10月18日,扬子乙烯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投产后,实现了“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化”运行,经济效益显著。截至1992年年底,扬子石化公司自扬子乙烯工程一阶段工程各套装置陆续投产4年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159.48亿元,上缴利税人民币40.54亿元,创汇 11.01亿美元,还贷人民币49.54亿元(包括外汇 $ 8.68亿美元)。按照与外方的贷款协议,其中,日元应可到2000年还清。而以当时扬子石化生产经营取得的效益和创汇能力,却可以在扬子乙烯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后的第5年,亦即1995年提前还清工程建设全部贷款本息人民币148亿元(按当时汇率计算),约相当于本金的3倍之钜。

扬子乙烯工程正如前期测算的那样,是大庆、齐鲁、扬子三大乙烯工程中效益最好、还贷能力最强的。是中石化领导和扬子石化领导们在抓基建、生产和经营中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带领扬子石化万名职工打了一个漂亮仗,是扬子人弘扬中石化“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中石化精神和”团结、拼搏、突破”的扬子精神取得的良好业绩。扬子乙烯工程还贷能力最强,还贷表现最好,提前还清贷款本息(本、外币),包括还外资所需购买外币额度的人民币,也是扬子石化公司自己交给中石化总公司的,可算是不折不扣地还清了扬子乙烯工程建设全部贷款本息。

在扬子乙烯工程建设过程中,从确立项目,到计划任务书,总体设计的批复;从原材料的供应,到设备制造及运输;从资金的筹措,技术的引进,到人员的调配;从能源的落实,到工程建设的部署安排,等等,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各领导部门、省市区县和全国兄弟单位(设计、施工、备品配件制造厂……)的关心支持,协调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为了扬子乙烯工程二期工程45万吨大芳烃建设,时任中石化总经理盛华仁(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和时任扬子石化公司首任经理戴顺智带团赴德国巴斯夫公司考察回国即提出,“以我为主”建设扬子大芳烃的指导方针。事实上,扬子乙烯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都贯穿了“以我为主”的原则,体现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自力更生建设的“团结,拼搏,突破”扬子精神。

扬子乙烯工程具有生产规模大、工艺流程长、配套项目多的特点,之所以建成投产后经济效益显著,外债能快速地统统还清,我看,一是总体设计好,工艺流程和产品方案不停优化,可使生产、营销适应“宜烯则烯(烃),宜芳则芳(烃),宜油则油”,物料利用率高,对国民经济、市场经济变换的适应性强;二是“皮之存也,毛有所附”,停缓建期间“接保检”工作做得好,使引进的设备、器材保护得好,恢复建设后,用得上,开得好;三是改革开放给了新思路,国家大力支持,可以对外钜额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四是国家地方各级部门尤其是原化工部、中石化力挺,5万乙烯工程建设者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以我为主”,披荆斩棘,克服困难,杀出了一条血路。

结论,扬子石化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乙烯是石油化工的标志。没有乙烯就没有石油化工。1983年4月,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大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说,“你们为振兴石油化工做了很大贡献;搞石油化工靠价差不是真本事;要加倍努力发展我国的石油化学工业。”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姚依林说,“许多国家五六十年代振兴在石油化工上,我国七八十年代也应该振兴在石油化工上。石化振兴了,国家也有希望了。”

1978年12月18日到22日,党中央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要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要解放思想,要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决定了我们国家命运和前途!中国的历史由此发生重大转折,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正式拉开!

1983年9月27日,中国石化总公司扬子石化公司成立。1984年6月1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整整被推迟了5年!!!)。扬子人高举“团结,拼搏,突破”扬子精神的大旗,汇聚5万建设大军,坚持“以我为主”,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省的投资,在扬子江畔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巍峨石化城。

新崛起的在扬子江畔建设的扬子乙烯工程,曾被形象地誉为“大江跃起一条龙”。1987年7月10日,国务院总理批示:“很好。从去年大庆石化一期工程投产到即将投产的扬子乙烯工程,一年多的时间,新增90多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整个乙烯能力翻了一番还多。这是个很大的成绩,听了令人高兴。” 9月23日,国务院发来贺电,热烈祝贺扬子30万吨乙烯一阶段工程正式投产。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扬子乙烯工程一阶段工程竣工投产剪彩典礼。前排自左至右:扬子乙烯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戴顺智(半个镜头),国家建委副主任干志坚,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江苏省省长顾秀莲,中国石化总公司总经理陈锦华。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1996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锦涛视察扬子生产区。前排自左至右为烯烃厂厂长陆东,江苏省省长郑斯林,胡锦涛书记,扬子公司总经理彭哲春,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烯烃厂党委书记谭小平。后排自左至右为扬子公司副总经理朱武军,南京市市长王宏民,扬子公司工会主席郦仲俊,扬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志龙。(摄影:王震涛)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1996年11月2日胡锦涛书记在扬子石化公司题字。右站立者为江苏省省长郑斯林,左立者为本文作者。(摄影:王震涛)

在扬子乙烯工程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盛华仁则赞扬,“丢了5年,干了5年,整个石化城就是一座碑,一座丰碑,一座对外开放的丰碑。”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石化总公司首任总经理陈锦华援笔题词肯定,“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高水平地建成四套各三十万吨乙烯项目,这是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伟大胜利!是国家与地方通力合作的凯歌!是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表现!”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中石化总经理陈锦华(后来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与德国巴斯夫的扬子巴斯夫公司总经理会面。

1992年1月23日,江泽民视察扬子公司时,更题词勉励扬子“发展大型先进高效的石化工业。”

爱我中华,振兴石化,发展扬子。这一切,扬子人团结、拼搏、突破的结果,已经载入历史。

扬子乙烯工程的建设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目标坚定,适应变革,上下齐心,发奋拼搏成就的。戴顺智说:“其实做每件事,不管大小,都应该这样,就能做好。”

实践证明,没有改革开放的东风,也就没有今日的扬子石化公司。

所以我们说,扬子石化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2022.02.27.初稿,2022.02.28.二稿,2022.03.01.三稿,2022.03.02.四稿,2022.03.03.五稿,2022.03.04六稿,2022.03.05.七稿。)

注:本文中的所有照片摄影者,除个别不明外,均为王震涛摄影。王震涛,扬子石化公司电视台原副台长。

编辑:蔡竹良

作者简介

龚仕文,男,1961年毕业于南化化工学院有机化工系。先后在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扬子石化公司工作,高级工程师。曾任扬子乙烯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扬子石化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主任,2000年退休后曾应邀在南京师范大学、晓庄学院等四所高校兼职教授,被选为南京石油化工商会副会长(一届5年)。并先后担任《今日企业》(月刊)、《南京绿色化工》(季刊)副主编。

是改革开放催生了扬子乙烯(下)|| 江苏南京 龚仕文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