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合作推动中贝关系进入新境界 ——专访中国驻贝宁大使彭惊涛

2020-02-19 11:01:22  浏览:1956  作者:管理员

  1月29日,中国石油报新春走基层记者来到南濒几内亚湾的西非国家贝宁共和国,在其经济首都科托努的中国驻贝宁大使馆,采访了大使彭惊涛。

  记者:在一些人看来,中国与贝宁距离这么远,体量相差这么大,贝宁与中国有着怎样的发展关系?

  彭惊涛:贝宁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去年我们庆祝新中国70华诞,贝宁今年也将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的人口是贝宁的100多倍,建国之初的条件更差、面临的困难也更多,每个去过中国的贝宁人都在思考,为什么中国能够成功,都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的发展道路、成功经验,这增强了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建国60年来,贝宁也尝试了各种发展道路。搞过社会主义,上到政府高层下到普通民众,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很有好感。一位上个世纪60年代就去过中国的原贝宁国家领导人还能唱《大海航行靠舵手》。

  贝宁经过多年的探索,都没能实现国家的快速健康发展。总统塔隆上台后,着力推行全方位改革,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社会领域都取得很大的进步,GDP连续3年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对贝宁的国家经济状况进行评估,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关于改革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这个问题,几位政府部长都说是人的观念的改变。不少官员,包括部长、市长、议员,从中国回来后都很兴奋。有位市长坦言:“我准备让我的市政议员都到中国去看看,我们花钱也要送他们去中国,看看中国人怎么工作,是如何靠自己的劳动改变个人的命运、企业的命运,还有国家的命运的。中国人连走路都在跑,人的精神状态积极,整个国家欣欣向荣。我们也想带动自己的国民实现变革,这种观念的变化是最重要的。”

  记者:中国石油早在1995年就从苏丹起步,进入非洲开展油气合作已有25年,在您看来,中非油气合作有哪些亮点?合作的模式与西方在非洲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彭惊涛:因为长期从事对非洲的工作,关于中国石油在非洲的发展,我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石油苏丹模式最大的两个特点,或者说最值得总结的经验,一是帮助苏丹建立起一整套的石油工业发展体系,这对非洲国家来说非常重要。非洲大部分国家都是农业国,相互之间同质竞争多,工业基础极度薄弱,工业发展非常不平衡。另一个是将中国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和当地的能源资源相结合,后来逐步发展成“资源换贷款”模式,让非洲国家把地底下的资源盘活了,给国家发展建设创造了条件,带动石油国家、有条件的国家上马了一批大项目。

  在非洲,我们和西方的做法差别很大。西方搞了这么多年,开发完了资源自己也走了,没有给非洲留下什么。我们在非洲通过资源合作,帮助他们建立工业体系,培养了一批人才,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往低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合作共赢;往高说,我们是在构建命运共同体。

  我们对非洲的工作就是在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和当地确定共同的发展目标,然后探索实现目标的路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得到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支持和响应的原因。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出了全球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心声,大家面临共同的命运,有共同的需要,携手合作一起走,一起变得更美好。

  记者:去年8月,中国石油与贝宁签署尼日尔—贝宁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贝宁东道国协议。在您看来,这条管道建设将带给贝宁社会什么样的利好?对两个国家的能源合作又意味着什么?

  彭惊涛:这样一个大项目,当然意义重大。从历史和规模来说,尼贝管道项目可谓贝宁历史上最大的海外直接投资项目之一,项目带来的直接效益巨大。而且,项目建设过程中就可以给这个国家创造3000人就业,每年带动GDP增长1%,对于促进贝宁国家发展十分重要。贝宁经济体量有限,尼贝管道将进一步促进国家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

  尼贝管道项目不光是建设一条输油管道,还有石油码头、生活保障基地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等等。毋庸置疑,尼贝管道建成后,肯定会给贝宁带来变化,至于变化有多大,还要看后续的投入以及贝宁政府如何利用。

  目前,贝宁政府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投资。他们十分关注中国企业的投资。这两年,有许多中国企业来贝宁调研考察,有意向进行投资或者商贸的不少,但像中国石油这样准备扎根下来的企业还不是很多。我相信,中国石油这个项目的落地开花,对于贝宁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

  记者:您如何展望中贝两国以及企业间的合作共赢?

  彭惊涛:我们都在说地球村,全球化让地球变小了,各国都是地球村的村民。以邻为壑彼此隔离,必然让村落走向衰落;只有睦邻友好,地球村才能携手应对各种灾难,兴旺发达。前几年在非洲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导致3个非洲国家的医疗体系崩溃。如果没有国际合作、国际救援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最近这些年发生的战争,从阿富汗、伊拉克到利比亚,都是一些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的旗号进去,结果当地人民没有得到解放,反而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很多国家经历灾难后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国家稳定时,许多人说稳定换不来面包;国家陷入动荡后,才发现稳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像空气一样重要。拥有的时候不觉得,没有了才知道是致命的。所以中国有国际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人类的发展方向,也是各国共同的需要,合作共赢是实现路径。

  我们希望因为中国石油这样的中国特大企业的到来,能够带动贝宁当地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上一个台阶。这样的话也会促进当地社会进入良性循环,投资环境更好了,服务更到位了,吸引我们的企业来得更多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加快了。这种合作共赢不同于简单的贸易交换,我给你一块钱,你给我一块钱的物品,而是一种深度合作。

  记者:文明自有不谋而合之处。但中非文化毕竟相距万里,差异较大,在未来的企业合作过程中,这种跨文化如何融合,或者说我们中国人如何入乡随俗?中国与贝宁在文化融合方面是不是逐步加快?

  彭惊涛:要入乡随俗,首先要入乡问俗。来到一个国家,你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法律、传统文化、习惯、宗教这些特点,然后要尊重、遵守、交流。

  贝宁人对中国非常友好。贝宁也是我们最早在海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的国家之一。文化中心搞了30年,人文交流的层次相当深,也非常广。贝宁的舞龙舞狮队比很多欧洲国家华人的舞龙舞狮队还要好,水平更高,贝宁普通民众对中国武术的热爱,更是深入骨髓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中国人对贝宁的了解非常有限。贝宁是非洲的文明古国,在西方殖民者进入非洲之时,贝宁是少有几个存在着部落王国的地区,有自己的部落文明和部落文化。贝宁在国际上有不少知名艺术家,包括格莱美奖获得者。

  另外,贝宁被认为是世界拜物教(伏都教)的发源地。很多人知道象牙海岸、黄金海岸,但不知道这里也被称作奴隶海岸,著名的“不归门”就是一个贩奴的起点,许多美洲黑奴后裔将贝宁视为故乡。如果研究更深入一步的话,我们会发现,贝宁的一些民俗、传统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么遥远的两个国家,其实文化也是相通的,因为人类文明进程,很多时候有着同样的路径。

  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贝宁是发展中国家,但法律体系相当完善,完全是从西方国家复制而来。我们需要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的同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和企业。沟通交流,是中国人“走出去”最大的障碍。对于大型国际企业而言,交流沟通是一门必修课,要会做还要会说,主动沟通交流化解隔阂和误解,主动展示自我,从形象宣传到公益活动、文化展示,让别人发自内心地尊重企业,以及代表企业的每一个人,这才是真正的品牌树立。

  记者:您认为中国企业来到非洲合作共赢,重点、难点是什么?在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彭惊涛:中国企业在海外,尤其是在非洲,有一个问题需要重视,就是习主席讲的新义利观。我们在非洲发展,既要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也要展现中华民族的“义”。“义”是中华文明独有的价值观,很难找到一个简单对应的外语词汇。

  在非洲,正确的义利观非常重要。非洲多是发展程度很低的国家,受过长期殖民统治的不公正待遇,人民有很强烈的屈辱感和受迫害感,自我防护意识比较强。中国政府成功的对非外交政策树立了良好的国家形象,中国“以义为先”的援助政策,加深了非洲人民对中国的认识、对中国的友好,这也是中国人、中国企业能够轻松扎根非洲的原因,为中国企业到非洲发展提供了便利。像中国石油这样的大企业,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和国家关系的大局观,因为我们是央企的排头兵,大企业有大担当。(记者 孙秀娟  特约记者 王琼)

  后记

  今年这个春节很不一般,全国人民都在积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彭惊涛大使身在万里之外的贝宁,时刻仍牵挂着国内的同胞兄弟:“这个时候我们正经受考验,经历过北京的非典,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

  一见面,彭大使主动谈论起大家最关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其实,传染性疾病因为流行性、感染性强,对整个人类都是挑战,需要大家共同面对。此次疫情不仅是自然对中国人的挑战,也是自然对人类的挑战。疫病虽然可怕,但危害更大的是疫病带来的恐慌。

  彭大使语调坚定地说:“我们充分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能够战胜这场灾难。”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