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关键设备需要“中国制造”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今年1月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了增强油气供应能力——“石油产量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的思路;在提升普遍服务水平方面,文件要求进一步增强人民生产生活用能便利度和保障能力,电、气、冷、热等多样化清洁能源可获得率显著提升,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这表明国家对天然气的安全保障有量和质两方面的要求,也意味着天然气管网建设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之一,需要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为此,应将天然气设施装备国产化作为“十四五”时期能源科技攻关的重点之一。
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在重申“夯实能源供应保障基础”,“持续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巩固增储上产良好势头,坚决完成2022年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天然气产量持续稳步上产的既定目标”等重点任务的同时,对能源装备国产化的要求也更为突出,明确了“加大能源技术装备和核心部件攻关力度”,并将“推动燃气轮机、油气、特高压输电、控制系统及芯片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作为持续推动能源行业短板技术装备攻关的重点内容。
由此可以推测,国家大概率将投入技术开发资金,完善核心技术装备市场交易相关制度保障,为现代化能源装备制造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笔者认为,随着国家多个重磅政策的落地,天然气装备制造国产化大有可为,技术创新空间巨大。
国产化对于打破天然气行业一些关键设备的进口依赖局面,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确保经济安全,以及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天然气关键设备国产化具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以天然气液化装置为例,其关键设备主要有冷剂压缩机及其驱动机、低温冷箱、蒸发气压缩机等。由于工况特殊,运行条件苛刻,这类关键设备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进口价格昂贵,维护、维修成本高昂。以压缩机组为例,一旦在非常工况下出现故障,轻则导致管道输气量降低,重则导致管道停输、气田停产;而线路阀室故障甚至会直接造成停输、停产,直接影响天然气的安全稳定供应。
其次,在输气管道设计中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服务性价比高的设备和供应商,有利于降低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投资、提高运营效益。相关数据显示,使用国产设备可降低1/3—1/2的费用,缩短1/2至2/3的供货周期,且售后服务响应更及时,从而有助于降低工程的整体运行成本。
此外,开展天然气设备的国产化研发制造,有助于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天然气管道设备国产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随着国内天然气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依托重点工程,实施国产化,可以带动国内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相关产品的升级换代。
然而,目前国产设备应用时间较短,在诸多领域仍缺乏实际的管理和维护经验。在技术标准、用户培训、规范化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国际厂商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为用户提供标准化、程序化的技术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天然气管道等设备制造还处于成长阶段。
因此,天然气设备制造行业应锚定国产化目标统筹规划、科学实施,不断深入开展天然气行业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和推广应用,以此推动装备制造行业、天然气行业的良性发展。顺应天然气管道装备国产化在新形势下的新机遇,相关企业也应切实将自身发展与市场环境相融合,加快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民族制造工业的提档升级。(作者系上海律师协会环境资源与能源业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