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天然气,设施短板需补齐!

2022-09-15 11:07:51  浏览:811  作者:来源:经济日报

面对“断气”威胁,欧洲对于安全度冬似乎信心十足。近日,欧盟委员会表示,面对可能完全中断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欧盟已经做好了准备。据欧盟此前预计,到今年11月1日欧盟储气设施要填满80%,但这个目标已经提前两个月实现。根据欧盟储气能力占总消费量的比重测算,储存的天然气足以支撑欧盟国家使用3个月。

将天然气储存起来是解决需求波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行之有效的办法。天然气供应具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总的来说,天然气的需求随供热市场波动,夏天减少,冬天增加。为满足冬季持续攀升的天然气需求,可以选择提高管网输送能力来增加运量。但单纯为尖峰需求顶格配套管网运力,将降低管网运行效率,提升运行成本,且无法化解外部断供风险。因此,二战以后,为了平衡天然气的供需,天然气储存设施渐渐发展起来。其中,容量大、成本低的地下储气库成为当今世界天然气储存的主要方式。

储气库可以简单看作是专门储存天然气的仓库,通常靠近下游用户所在城市建设,以满足阶段性高峰需求。其运作原理很简单:需求较低时,利用管网的空余运力在地下储气库中蓄满天然气;需求较高、管网满负荷运转时,就从地下储气库中提取天然气以满足调峰和事故应急需要。只要科学合理挑选地下储气库的建造地点,就能在需求高峰到来时有效地进行调峰,助力天然气保供。

储存天然气,设施短板需补齐!

河北秦皇岛,技术人员正在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线路设备设施进行日常巡检。曹建雄摄(中经视觉)

对我国而言,现阶段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建设意义重大。储气库建设是天然气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不可少的环节。作为较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天然气是通向“双碳”目标的重要“桥梁”,我国天然气消费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比稳步提升,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连年攀升,不断放大的天然气消费总量对保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外,天然气供需形势频繁变化,产销平衡的难度日益增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燃气、发电用气、交通用气快速增加,稳定供气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牵动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早在2017年,我国北方部分地区一度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暴露出我国在天然气储备环节存在较大短板。今年下半年,天然气需求将受到今冬明春气候不确定性、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不确定性双重影响,保供压力依然不小。

改善储气调峰能力将为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加强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一直被视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工作,特别是2017年冬季“气荒”发生后,我国储气设施开工建设全面提速,2021年全国已建成储气能力同比增长15.8%,3年多时间实现翻番。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储气能力依旧薄弱。2021年国内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仅170亿立方米,占年度天然气消费量比例不足5%,远低于12%至15%的国际平均水平。储气能力已成为天然气乃至整个能源产供储销的短板,使我国应对调峰需求和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严重受限。

未来一段时间,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继续推动储气设施建设,发挥其在季节调峰、应急保供和应对突发事件短供断供等方面的调节保障作用。要开展地下储气库布局研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在长输管道较完善但天然气供需矛盾突出区域,积极开展储气库库址筛选和建设,形成联网协调的储气库群,增强储气能力。加快研发应用智能化调峰保供智慧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储气库精准供气。增强天然气供应系统在内外部供需异常情况下应对波动、实现稳定供应的能力。

“不赚钱”是限制储气库规模化发展的关键瓶颈。储气库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加之我国天然气市场化程度低、价格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无法保证储气设施投资收益。因此,储气库长期以来由国有石油公司投资建设,社会资本对储气库投资热情不高。目前,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储气库市场化改革,竞争性市场已经形成,实现了储气库多元化管理。我国需要以更大力度推动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快储气库商业化运行模式转变,让价格体现储气设施的独特价值属性,激发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储气库建设,加快储气库建设步伐,提高储气库运营水平。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