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机械行业市场机遇​(2022年三季度)

2022-10-26 18:59:41  浏览:986  作者:来源: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CGMA

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各地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各部门针对制造业密集出台新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一批基础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开工建设,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带来诸多利好。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展览与传媒中心特收集整理出2022年三季度通用机械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合同签约、项目开工、工程建设等政策与市场信息,看看通用机械行业将享受哪些政策红利,看通用机械行业有哪些市场机遇!

01、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

工信部网站8月1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02、《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印发

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

通过实施方案,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持续大幅下降。

03、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聚焦重点用能行业、重点用能领域和重点用能设备,分业施策,分类推进,系统提升工业能效水平;加强全链条、全维度、全过程用能管理,强化标准引领和节能服务,协同提升大中小企业、工业园区能效水平;统筹优化工业用能结构、数字赋能等对节能提效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工业能效基础。

04、六部门联合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

工信部等六部门日前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6%。重点用水行业水效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吨钢取水量、造纸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0%,石化化工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5%,纺织、食品、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下降15%。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

05、五部门:推进10个领域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计划》提出,提高用电设备能效匹配水平。发展高功率密度永磁电机、同步磁阻电机、智能电机、超高效异步电机等产品。加强高效节能变压器研制及推广应用。加快推广应用高能效电锅炉、电窑炉等装备,拓展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快用能系统能效提升,开展重点用电设备系统匹配性节能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推动完善废旧电机回收利用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电机再制造,促进再制造电机产品应用。

其中明确电力装备十大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重点方向。推进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氢能、储能、输电、配电及用电等10个领域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发展。

06、两部门部署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

工信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通知提出,从2022年到2025年,中央财政计划分三批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围绕100个细分行业,支持300个左右公共服务平台,打造4000至6000家“小灯塔”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样本,带动广大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促进专精特新发展。

在聚焦重点方向上,通知提出将制造业关键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中小企业作为数字化转型试点的重点方向,对其中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发展潜力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中小企业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向医药和化学制造、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和通讯电子等行业中小企业倾斜。

07、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

7月6日,工信部发布《“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培育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通过开展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企业融资促进等多项重点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规划》提出,规模以上小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10%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数年均增长15%以上。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20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10个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

08、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

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是国之重器,事关综合国力和能源安全。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定和评价办法》,来规范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评定和评价工作。

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指国内率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批量取得市场业绩的能源领域关键技术装备,包括前三台(套)或前三批(次)成套设备、整机设备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统、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

09、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制造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更好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通知》共九条措施,主要从任务目标、重点领域、金融创新、帮扶政策、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等方面,对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工作要求。

10、安徽发布“十四五”能源规划

8月1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能源局印发了《安徽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文件显示,安徽省“十四五”期间,新增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1800万千瓦左右,风光装机力争实现倍增。

其中光伏新增14.3GW、风电新增3.88GW、新型储能新增2.84GW;合计5年期间安徽省风光储将新增21.02GW。同时到2025年光伏装机28GW、风电装机8GW、新型储能3GW,风光储装机合计39GW。

11、黑龙江力争“十四五”能源产业营收达2800亿元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日前发布的《黑龙江省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能源产业力争营收达到2800亿元,新增煤电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时,新能源装机规模力争达到3100万千瓦以上,建设全国重要的对俄能源合作基地和运输通道,2026年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行动计划》明确,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建设16万吨重型挤压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主氦风机成套产业化、精密超精密产业园、25MW双燃料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大功率风机集成和配套基地等重点项目。在推动打造竞争发展新优势方面,推动火电、水电、核电、重型装备、重型数控机床、特种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壮大风电、光伏、海工、环保、应急救援等新兴装备产业。支持一重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推进“百万吨铸锻件基地”建设,推动哈电集团等企业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装备自主化水平。

12、湖南“111”工程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湖南省发改委日前印发《湖南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约4450万千瓦,其中水电1800万千瓦、风电1200万千瓦、光伏1300万千瓦、生物质150万千瓦。

“十四五”期间,湖南省将重点实施“111”工程:新增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完成投资1300亿元,建成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个,通过“扩量、融合、提质、增效”四大举措,创新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推动湖南省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13、陕西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群

近日,陕西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促进会召开,现场发布了三个重要文件,分别是《陕西省“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年)》、《陕西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引发关注的是,上述文件中提到,预计到2025年,氢能发展的政策环境体系基本形成,形成若干个万吨级车用氢气工厂,建成投运加氢站100座左右,力争推广各型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左右,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投运,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14、广东到2025年布局300座加氢站

8月12日,广东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根据《计划》,广东要打造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区和技术创新高地,并提出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云浮为重点建设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走廊。

根据《计划》,到示范期末,实现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八大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进入全国前五,形成一批技术领先并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年供氢能力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车用氢气终端售价降到30元/公斤以下,示范城市群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技术水平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推广应用规模大幅提高,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

15、湖云南支持发展抽水蓄能电站

调节电力资源应用

9月21日,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生态退化地区绿色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可再生资源消纳、能源流转成本等因素,做好规模、布局、通道和市场的衔接,稳步发展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资源。推动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分类推动项目提效达标,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充分发挥绿色能源资源优势,发展绿色铝、绿色硅等高载能产业。对水资源有保证,成库条件具备的西畴县域,支持发展抽水蓄能电站,调节电力资源应用,提高电力运行质量与水平。

16、湖北重大水利项目开工总投资逾274亿元

湖北省重大水利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1日在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二期工程现场举行。该省集中开工19个项目,总投资274.8亿元(人民币,下同)。此次集中开工项目,涉及水资源配置、防洪排涝、供水灌溉等方面。

据悉,今年湖北计划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02亿元,目前已完成392亿元,位居全国第六位。当前,该省正在谋划实施恩施姚家平水利枢纽、引江补汉输水沿线补水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十四五”期间,湖北计划投资1760亿元,力争到2025年,初步构建标准适宜、风险可控、安全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多源联调、丰枯互济的供水保障格局。

17、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规划发布

9月21日,广州市发改委印发《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1—2030年)》。《规划》以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等区为重点,结合其余各区实际情况,进行氢能基础设施布局。

《规划》基准年为2021年。参考《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中的目标,《规划》提出,“十四五”阶段新建制氢站1座,累计建成制氢站3座以上;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开展1-2座制氢加氢合建站建设,1-2座储氢站(或依托制氢站、制氢加氢合建站、加氢站统筹考虑储氢)有关工作。

18、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

9月2日,据中国石化新闻办消息,中国石化发布实施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远期力争成为世界领先氢能公司的发展目标。公司将按照“加氢引领、绿氢示范、双轮驱动、助力减碳”的思路,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大力发展氢能一体化业务,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围绕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中国石化与国内主要能源企业深化互利合作,战略投资上海重塑、中鼎恒盛、海德利森、国富氢能、上海舜华、中科富海等产业链头部企业,与法液空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康明斯签署合作意向书并成立合资公司生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取得了很好的合作成果。7月14日中国石化成功举办《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推进会暨高质量发展论坛》,并与河南机场集团、宝武清洁能源公司、一汽解放、中国氢能联盟、中国船级社、上海交大氢科学中心、武汉绿动氢能技术公司等8家单位签署氢能产业链建设合作协议,共同谋划携手打造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9、中国今年已核准十台核电机组预计总投资2000亿元

中国核电核准开始提速,今年以来已核准五个核电项目,共计十台核电机组。9月14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为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促进绿色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福建漳州二期和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要求确保绝对安全。

今年4月,中国已核准三个核电项目、共计六台机组。至此,今年中国核准的核电机组达十台。据了解,核电机组从核准到建成的周期一般为56-60个月,一台核电机组投资额约200亿元,十台机组预计总投资约2000亿元。

20、西气东输再添新动脉 西气东输四线正式开建

9月28日,国家管网集团宣布,西气东输四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进一步完善我国西北能源战略通道,有力提升我国天然气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西气东输四线是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管道之后,连接中亚和中国的又一条能源战略大通道,是推动共建新时代绿色能源丝绸之路的重大举措,对于我国充分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工程起自中吉边境新疆乌恰县伊尔克什坦,经轮南、吐鲁番至宁夏中卫,管道全长约3340公里,管径1219毫米,设计压力12兆帕。项目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联合运行,届时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年输送能力可达千亿立方米,将有效增强管网系统供气可靠性和灵活性,提高能源输送抗风险能力,进一步促进东西部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助力管道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21、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开工

7月26日上午,中国能建主体投资的世界首台(套)300兆瓦级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在应城市举行开工仪式。该工程建成后将在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实现单机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第一,转换效率世界第一,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5亿千瓦时,将有力推动应城产业转型升级,绿色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国中部储能基地,在湖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工程位于中国中部储能基地湖北省应城市,以中国能建下属单位数科集团作为投资主体,总投资18亿元。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周期为18个月,规划建设一台300兆瓦/1500兆瓦时压缩空气发电机组及配套建设储能发电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及附属基础设施。

22、全球首套氢冶金项目鞍钢开工

9月27日,鞍钢集团氢冶金项目开工仪式在鞍钢鲅鱼圈钢铁基地举行。该项目是全球首套绿氢零碳流化床高效炼铁新技术示范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低碳冶金新技术路线的突破,对助力我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电解水技术,实现绿氢规模化高效制备;开发流化床炼铁新技术,突破原料适用性和还原效率难题;集成关键技术,实现高金属化率直接还原铁的连续生产。该项目计划于2023年投入运行,形成万吨级流化床氢气炼铁工程示范,为世界氢冶金技术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23、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8月29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技术示范中后段——成熟的商业化运营。

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我国大规模开展CCUS项目建设提供更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数据,有效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24、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项目一阶段工程建成投产

2022年9月16日,全球在建最大煤化工项目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简称榆林化学项目)一阶段工程正式建成投产!

榆林化学项目是全球在建最大的煤化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250亿元,年转化煤炭约2400万吨,是目前煤炭加工能力最强、产业融合度最高、技术集成度最复杂、产业链最贴近终端市场的煤炭转化示范项目,代表了我国煤化工产业的最高水平。中国能建西北院主要承建了榆林化学项目一阶段工程“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的核心动力、输送子工程,即动力站装置和煤储运装置。其中动力站装置包含五台670吨/每小时的燃煤锅炉,四台50兆瓦背压式发电机组,负责向全厂提供正常生产所需的蒸汽和电能,满足化工装置运行。

25、我国规模最大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在盐城投产

9月26日,经过16天、6000海里的航行,来自卡塔尔的“阿尔卡莎米亚”号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抵达江苏盐城。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开始接卸首船液化天然气,标志着该项目实现投产。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大规模快速建设,得益于设计建造技术的自主掌握和我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据介绍,中国海油在国内率先进入液化天然气领域,自主研发建立了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智能化新型化、新型低温存储等13大技术体系,掌握了全球最大27万立方米储罐的设计建造能力,整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26、我国首个LNG加注船改造项目启动

8月2日,我国首个LNG(液化天然气)加注船改造项目在广州文冲船厂龙穴岛基地开工。改造后,“海洋石油301”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NG加注船,可为海上、内河LNG船舶提供灵活的加注服务,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 “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据介绍,改造项目将为该船增加深冷机组、气体燃烧装置、前部加注站、ERS系统等用于LNG加注作业的设备,同时增设和改造原有系泊设备和防撞设施。改造完成后,“海洋石油301”将成为国内最大的LNG运输加注船,可以满足达飞、地中海、壳牌等多种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矿砂船、原油船、汽车滚装船的加注需求。

27、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投运

7月6日,国内首座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示范站在安徽六安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兆瓦级制氢-储氢-氢能发电的全链条技术贯通。

该示范站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额定装机容量1兆瓦,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主要配备兆瓦级质子交换膜制氢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热电联供系统、风光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配电综合楼等,是国内首次对具有全自主知识产权“制、储、发”氢能技术的全面验证和工程应用。

28、中远海运承建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浮式储卸油平台竣工

9月9日,由中远海运重工所属启东中远海运海工设计建造的世界最大天然气处理浮式储卸油平台N999 Tortue FPSO举行竣工仪式。这是英国石油公司首次委托中国企业建造此类项目。

此次竣工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建天然气处理平台,上部设施采用了国际前沿处理工艺,由5座管道支架和8个油气处理生产模块组成,处理流程包括流体接收、气液分离、凝析油去除和稳定化等。投入使用后,气体日处理量将达到5亿标准立方英尺。

29、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建设再提速

8月26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渤中19-6凝析气田一期项目首个导管架在渤海中部海域成功下水并安装就位,标志着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项目按期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渤中19-6凝析气田于2019年在渤海中部海域发现,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2000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超1.5亿立方米,为目前中国东部最大的凝析气田,气田全部投产后可供百万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

30、东北首个核电供暖项目即将启动

位于大连瓦房店市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是东北首座核电站,也是东北最大的电力能源投资项目。近日,随着6台机组全面投产,这里成为国内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也是世界第三大核电站,在运总装机容量达到670万千瓦。今年冬天,周边红沿河镇的居民通过东北首个核能供暖项目就能用上核能供暖,计划供暖面积达24.24万平方米,比传统煤电供暖效率更高,而且无碳排放。

红沿河核电站总投资近900亿元,2期工程5、6号机组投运以来,机组始终保持高端稳定运行,有力提升了清洁能源比重,优化东北地区能源结构,为东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据测算,6台机组满发条件下,年发电量可达480亿千瓦时,约占辽宁省社会用电总量20%,等效于减少标煤消耗约14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993万吨,相当于种植10.8万公顷森林。

31、“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9月19日,由中国电建设计参建的“十四五”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抽水蓄能电站——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开工。该电站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电站规划装机容量2400兆瓦,分两期建设,两期装机均为1200兆瓦。二期工程总投资约47亿元,投产发电后将进一步巩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湾区电网的领先地位。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上、下两个水库,在夜间用电低谷时,用电将山下水库的水抽到山上,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相当于将电存储随时调用,帮助电网顶峰发电,能够顺利帮助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被称为电网的“蓄电池”“稳压器”和“调节器”,是目前成熟可靠的大规模储能设施。

32、辽宁庄河抽蓄电站项目开工

辽宁庄河抽水蓄能电站位于辽宁省大连庄河市,是辽宁省“十四五”期间首个核准并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

电站总投资67.98亿元,枢纽建筑物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计划安装4台25万千瓦抽水蓄能机组,以2回500千伏出线接入辽宁电网,对提升东北电网平衡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

7月28日,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位于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石化产业园,总投资约305亿元,计划2025年全面建成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值300亿元、税收30亿元。

项目依托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级炼油项目现有原油加工能力,以炼油厂生产的轻石脑油等产品为原料,新建百万吨级乙烯裂解及下游深加工装置,投产后新增乙烯、丙烯、丁二烯等基础化工原料产能约276万吨,并延伸发展高端聚烯烃、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溶聚橡胶等高附加值产品。

34、中石化金陵石化CCUS示范项目建设启动

7月20日,金陵石化与江苏油田、南京炼油厂三方共建的每年10万吨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施工正式启动。

CCUS项目是该公司主题行动重点任务之一,也是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将金陵石化水煤浆装置副产的二氧化碳气体捕集起来作为原料,通过压缩、净化、液化、提纯等工艺处理,生产出高纯度的液体二氧化碳产品,供江苏油田作为驱油剂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实现了金陵石化二氧化碳捕集、江苏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一体化。

35、河南能源计划投资200亿元 在新疆建设煤制天然气等项目

9月20日下午,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举行合作向未来—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签约仪式。河南能源作为企业代表发言并签约重点项目。新疆疆纳集团、河南能源集团新疆公司负责人在代表签约企业发言时说,将全力扩大在疆有效投资,通过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努力做优做强做大企业,为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河南能源在国家第十四个煤炭基地和四大现代煤化工基地之一的准东经济开发区规划了综合能源现代煤化工基地。“十四五”期间,河南能源新疆公司计划投资200亿元,建设20亿方/年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及开展配套的煤炭资源。

36、中国船舶签单4艘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青岛北海造船联合中船贸易首次与全球航运巨头日本株式会社商船三井合作,三方通过“云签约”方式在中国青岛和日本东京共同签署4艘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建造合同。该项目的成功签约为青岛北海造船后续进一步打开和巩固日本市场、做大做强大型散货船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型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是青岛北海造船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绿色环保”船型,通过船型设计综合优化,该船具有更好的燃油、燃气经济性。EEDI低于基线值约44%,SOx排放降低90%以上,NOx排放降低20%以上。气体模式下可满足中澳航线两个往返航次及中巴航线往返续航力要求。

37、北疆首个百万级清洁能源大基地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4月19日,中核集团新华(布尔津)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揭牌在新疆布尔津县举行,标志着新疆布尔津多能互补能源大基地建设拉开序幕。布尔津抽水蓄能项目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是中核集团第一个围绕抽水蓄能电站打造的“水、风、光、储”一体化大基地项目。

该项目是北疆地区首个百万级清洁能源大基地项目,以近期中标的装机规模140万千瓦的布尔津抽水蓄能项目为基础,地方政府按照1:4的配套比率,后续将配套建设布尔津河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项目,包括光伏200万千瓦、风电360万千瓦。目前,一期15万风电配套项目指标正式启动建设。预计项目规划总装机规模700万千瓦。

38、广西首次投用商用氢燃料汽车

9月15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广西首批商用氢燃料汽车于昨日在中国石化广西石油南宁新阳“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由中国石化广西石油协调推动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中外运广西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打造的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在广西初步形成,为推动氢燃料汽车商业运用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目前,广西石油已经建成加氢站5座。今后,广西石油将立足公司1300多座加油站的网络覆盖面、中国石化北海炼厂的制氢产能,发挥广西综合交通清洁能源协会理事长单位的作用,以企地合作、产融结合的形式,加快布局加氢网点,积极探索氢能运用多场景,推动广西氢能产业链发展,为广西加快氢能产业发展“氢”力以赴。

39、浙江石化拟新增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

荣盛石化8月14日公告,控股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于8月12日收到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批复,同意建设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新增14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二期工程产品结构优化)项目。

项目总投资约34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约290亿元。新建140万吨/年乙烯、80万吨/年乙二醇、27/60万吨/年PO/SM、40/25万吨/年苯酚丙酮、25万吨/年丁二烯抽提、35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38万吨/年聚醚多元醇、40万吨/年ABS、10万吨/年HRG胶乳、6万吨/年融聚丁苯&10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75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10万吨/年苯乙烯&3万吨/年乙苯抽提、30万吨/年醋酸乙烯、60万吨/年苯乙烯、20万吨/年碳酸乙烯酯(含24万吨/年乙二醇装置CO2回收)、膜袋厂等装置及配套罐区、空分装置、地面火炬、包装及仓库、循环水场、事故水池及雨水监测池等配套公用工程。

40、协鑫汇东江苏如东LNG接收站落地

谋划多年后,国内清洁电力和新能源龙头协鑫集团的天然气业务布局向前迈出一大步。协鑫汇东江苏如东LNG接收站工程9月6日在江苏南通洋口港阳光岛正式落地并举行奠基,这是国内迄今首个集LNG接卸储存、气液外输、装船转运等多业务、多功能于一体的LNG接收站产业矩阵。

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保障天然气进口的重要枢纽。在沿海地区,载有进口气的LNG船抵达接收站接卸,然后通过不同形式输送给下游用户。据悉,上述项目一期总投资约50亿元,拟建设1座LNG卸船码头、1座装船码头、2座20万立方米容积的LNG储罐及配套工艺和公用工程设施,建设规模达到年处理能力40亿方天然气,计划于2025年年中投产运营。

41、协鑫斥资逾百亿探路华东最大抽蓄电站

从项目合作协议签订到正式开工,历时七年,民营企业协鑫集团成为国内社会资本投资抽水蓄能的“吃螃蟹第一人”——装机规模全国第二、华东第一的协鑫浙江建德抽水蓄能电站近日开工,标志着民资控股抽蓄破冰。长期以来,电网央企是抽水蓄能电站开发的绝对主角。随着电价机制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倒逼,抽水蓄能迎来建设高峰期,投资主体也趋于多元化。

抽蓄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一座100万千瓦的抽蓄电站建设周期一般需要7-8年。总投资140亿元的协鑫建德项目计划于2029年投产发电,将为民企建设开发、运营管理大型抽蓄电站探路。协鑫仍需等待的,不光是项目建成,更是国内电力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在市场化中提高抽蓄收益。

42、巴斯夫全面推进湛江一体化基地建设

德国当地时间7月19日,巴斯夫欧洲公司作出最终投资决策,全面推进其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体化基地项目。

目前,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正稳步按期进行,下一阶段将集中建设一体化基地的核心:一套蒸汽裂解装置及多个生产包括石油化学品、中间体等在内的下游装置。至2030年,巴斯夫将投资上达100亿欧元建设湛江一体化基地。

43、中国能建承建的印度尼西亚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9月22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印度尼西亚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上西索凯抽水蓄能电站举行开工仪式。

上西索凯电站是印度尼西亚首座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索凯河上游流域,距首都雅加达190公里。电站设4台260兆瓦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040兆瓦。

44、中集安瑞科获近5亿元海外天然气项目订单

9月8日,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旗下全资子公司荆门宏图特种飞行器制造有限公司(简称“荆门宏图”)成功获得非洲客户天然气长输管道及低温储罐项目订单(简称“海外项目”),订单总金额近5亿元人民币,该海外项目主要用途是保障客户向欧洲等市场进行能源出口。

该海外项目主要包括105公里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装、6台大型低温储罐及配套场站建设。

46、5建签约西非地区最大生物质电站项目

8月10日,中国能建国际集团与中能建建筑集团组成的联营体,与科特迪瓦必欧雅能源公司签署科特迪瓦必欧雅46兆瓦生物质电站现汇项目EPC商务合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非地区最大的生物质电站。

据悉,项目位于阿比让以东约100公里的阿博伊索省,内容包括2台25兆瓦汽轮发电机、2台锅炉以及控制楼和堆料存储区的设计、供货、安装和调试工作,电站发电燃料为当地普遍种植的棕榈叶秸秆,预计今年10月底开工。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