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科技管理部:突破核心技术,强化创新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0-04-21 08:47:25  浏览:5271  作者:管理员

近日,中国石油集团科技管理部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石油能否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决定着公司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决定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稳定增长。并提出加强基础研究和超前技术储备,面向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未来油气技术革命需要,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与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深度融合。

全文内容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认识关键核心技术对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定作用,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公司科技工作的思路目标与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驱 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1.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2018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指示批示和中央精神、结合公司现状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要从“求大”转向“图强”。中国石油能否突破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有效的高端科技支撑能力,对公司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抢占竞争制高点,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能源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1.1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中国石油竞争力

石油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世界一流的国际石油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竞争力主要来源之一,拥有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以降低作业成本,保持和提升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中国石油已进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阶段。在全球经济低迷、原油供应侧增长强劲、需求侧增速减缓、基本面短期内不会改变的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总体维持在相对中等偏低价位运行。而公司资源品位劣质化明显,勘探开发对象日益复杂,已开发油田整体进入“双高”阶段,平均含水、可采储量采出程度持续上升,油气井平均单井日产量不断下降,成本不断上升,这些均亟需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来应对。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对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提出了“三个领军、三个领先、三个典范”的明确要求,具体到科技领域,就是要成为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并确定中国石油等10家中央企业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现阶段,中国石油科技创新能力的突出短板就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国石油还存在当前急需和制约长远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缺乏具有国际引领性、抢占发展制高点的突破性和革命性技术,高端关键技术装备及软件仍然处于追赶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中国石油能否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实现重大突破,决定着公司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决定着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稳定增长,并使投资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

1.2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中国石油发展动能转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和壮大新动能,不断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更多机遇。”

多年来,中国石油依靠加大勘探开发投入,大力开发油气资源,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公司人员规模、资金规模、营收规模都达到了世界前列,但这是一种依靠加大资本、劳动力、环境等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方式。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加快推进油气能源行业改革、民营资本进入、新能源蓬勃发展,油气行业面临日益紧迫的战略转型,中国石油必须拓展能源经营品种,探索涉入氢能、地热、生物燃料等新能源领域,加快实现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化石能源与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协调利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能源服务。

2016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创新战略,既是为了提升公司技术能力和装备水平、攻克技术难题、降低生产成本,更是为了提升要素利用效率、寻找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释放公司增长潜力。公司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尤其是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将由点及面带来公司业态、商业模式的一系列变动,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此可见,中国石油如何释放潜在增长空间,取决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所带来的产业链、产品链的溢出和扩张效应。

2.中国石油科技创新重要进展与迫切需求

2019年是中国石油实现全面建成国际知名创新型企业目标的攻坚之年,是公司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不同寻常的一年。国资委将中国石油确定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2019年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以科技创新为主题,明确了科技创新总体思路,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2.1  2019 年公司科技攻关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石油持续实施“十三五”科技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推进国家科技项目、公司重大专项、重大试验、基础超前共性和新技术推广等重大科技项目攻关,重点推进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等重大专项攻关,抓好页岩气开采等重大工程技术现场试验,加大国Ⅵ标准清洁油品等重大技术集成的推广应用力度。公司在重大理论认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研发、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勘探开发领域,形成超深层油气成藏等多项理论认识、特大型砾岩油田开发等多项核心技术,成功开发新型聚合物、数值模拟等一批产品软件。技术创新支撑了重点盆地勘探突破及发现,实现国内油气产量双增长。

在炼油化工领域,加快转型升级、高附加值特色产品技术攻关,推进航煤液相加氢、高性能茂金属聚丙烯催化剂及系列产品开发现场试验。推动炼化企业由“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变,炼化原料向低成本 和多元化、炼化产品向高端化和专用化转变。

在工程技术领域,旋转导向等一批重大高端装备、工具、软件和材料攻关取得新突破,重点增储上产地区提速提效技术持续优化完善,支撑工程技术升级换代,提升自主高端技术装备服务保障能力。

在海外业务领域,组织开展海外重点地区勘探开发和工程技术集成配套,加快盐下碳酸盐岩、深海、 非常规油气高效低成本开发和LNG等核心技术攻关, 促进国内成熟先进技术海外推广。

2019年,公司科技成果及奖励再创新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1项,主导制修订并发布国际标准7项,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油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2  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围绕国家原油稳产的战略目标,资源保障面临挑战。近年公司的新增探明储量中,常规高效资源比例很低,低/特低渗透油气储量占比突出,效益开发难度大;主力老油田处于开采中后期,综合含水高,产量递减加快。技术储备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容易使增储上产陷于被动。由于资源劣质化加剧,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不能有效支撑并引领低品位资源效益开发和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制约了非常规油气的上产、稳产,影响实现深层超深层的有效战略接替。在工程技术装备、仪器和材料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目前成品油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油品质量标准和节能环保要求日趋严格,需要开发多产化工原料等转型升级新技术。化工产品也面临市场消费增速趋缓、竞争加剧、消费结构升级、专用化比率高等挑战,需进一步加大化工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专用料比例和市场竞争力。

油气行业加速向低碳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公司在智能化、新能源、分子炼油、新材料、储能等方面的超前技术,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3.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保障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

为深入落实中央创新发展理念和公司创新战略,满足中国石油业务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解决“卡脖子”问题,必须坚持业务主导、自主创新、强化激励、开放共享,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强化队伍建设,持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技术瓶颈攻关破解,支撑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

3.1  做好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发挥高层次专家顾问团队的作用。充分发挥院士、集团公司专家等高级专家的作用,科学把握科研方向,统筹协调科技规划计划,明确研发方向和重点任务,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为公司科技决策提供依据。

开展重大科技项目和任务选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公司业务发展需求,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凝练提出公司发展目标面临的重大科技需求与重大科学问题,做好科技宏观管理、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梳理调整重点项目安排。统筹公司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各层级各类科技计划,研究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总体方案,梳理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清单,明确“卡脖子”核心技术现状、攻关方向及保障措施,布局和落实研发项目。

3.2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加快推进国家科技专项攻关与项目接续。全力打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收官攻坚战,持续实施国家油气专项和示范工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和标志性成果形成,确保完成既定目标。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做好专项2020年后的接续实施工作,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实施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瞄准国内勘探开发、海外油气投资、炼油化工、油气储运、工程服务和装备制造、安全生产绿色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等主攻方向,尽早攻克一批具有战略性、革命性意义的重大关键技术。紧紧围绕公司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挑战,对深层大油气田、新材料新产品开发、重点装备软件开发与集成等,着力加强重大理论技术研究,依托重点项目,加强成熟技术规模应用。创新攻关机制,在关键部件研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防范并尽快化解重大技术风险。对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现场试验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与生产单位的沟通协调及依托工程的落实,做好研究进度与生产部署的衔接,确保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生产实践。

3.3  加强基础研究和超前技术储备

对基础研究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和战略储备技术研究基金作用,研究院所项目自主立项,过程自主管理,经费自主支配,使目标导向研究和自由探索研究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创新基金项目作用,开展前瞻性创新和应用导向性研究。注重发挥国内外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联合“外脑”提高研发效率。面向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未来油气技术革命需要,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与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深度融合。

制定和落实激励政策。落实好已有的基础研究科技奖励措施,并在薪酬分配上对从事基础研究的主要科研人员给予倾斜。通过各种举措鼓励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长期坚持、积极主动从事基础研究,做到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在调动基础研究人员积极性的同时,给他们以充分自主的空间与时间,培育产生新思想、新发现、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

3.4  投入更多资源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设立专项资金稳定支持油气行业“卡脖子”技术及重大颠覆性技术研究。围绕公司长远发展重大需求,建设8~10个跨单位、跨专业、实行项目制管理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实行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允许在项目经费中设立一定比例的绩效奖励与岗位津贴经费,不纳入承担单位的工资总额。对亟需引进或稳定的领军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薪酬分配形式,水平率先与市场价位接轨,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安心致研,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的产生。


作者:匡立春、刘志红、罗凯、钱锦华、于建宁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