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总额累计1180亿元,中海壳牌惠州乙烯项目成为国内在运行的最大的单体乙烯工厂之一
从2000年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工程合营合同(一期项目)在北京签署,到2016年二期项目再度牵手,再到2023年三期项目开工,23年来,中海壳牌扎根惠州,持续深耕石化产业,投资总额超千亿元(1180亿元),成为了目前国内在运行的最大的单体乙烯工厂之一,带动了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向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奋进。
目前,中海壳牌三期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中控技术高端分析仪成功中标中海壳牌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氢气外输项目,这是中控技术收购荷兰Hobré International BV公司后在中国市场中标的首个高端分析仪订单。
此次中标产品为WIM COMPAS热值分析仪,是荷兰Hobré公司的自主研发产品。截至目前,荷兰Hobré公司核心产品包括热值分析仪、声光气体分析仪、拉曼分析仪等,产品技术和研发实力居国际领先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如Shell(壳牌)、ExxonMobil(埃克森美孚)、BP(英国石油公司)、BASF(巴斯夫)等在国际领域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领先的石化化工企业。
近年来,在中海壳牌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中控技术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基地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随着中海壳牌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建设的持续推进,双方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
2023年5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
三期项目由中国海油和壳牌集团合资建设,总投资额约521亿元,以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为核心,包括64.5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87.5/40万吨/年苯乙烯/环氧丙烷、45万吨/年聚醚多元醇、40万吨/年α-烯烃、5万吨/年聚α-烯烃、60万吨/年茂金属聚乙烯、45万吨/年共聚聚丙烯等18套化工生产装置。项目采用壳牌专有的α烯烃技术,这也是该技术首次在亚太地区的运用。
自从2006年1月,中海壳牌一期项目正式投产,2010年产能提升后,其乙烯年产量于2012年首次突破100万吨。到2014年12月,总投资约49亿美元的中海壳牌二期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开工建设,2018年4月建成投产。随着二期项目投产,中海壳牌乙烯总产能达到220万吨/年,成为目前国内在运行最大单体乙烯工厂之一,每年向市场提供600多万吨高品质、多元化的石化产品,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建筑、医药和消费品等领域。
在中海壳牌一期、二期的基础上,中国海油再次携手壳牌集团各持50%股份投资三期乙烯项目。2023年5月19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简称“中海壳牌三期项目”)开工。该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21亿元,拟投建16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等共18套化工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的乙烯裂解装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裂解装置之一,项目还将建设世界级规模的聚烯烃装置和高端聚醚多元醇装置,并在国内乃至亚洲首次引进生产α-烯烃、合成醇和合成润滑油基础油的新技术。
“在规模和技术方面,三期建成后,中海壳牌乙烯产能将达到38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乙烯生产企业之一,规模效益显著。”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裁唐令力介绍,中海壳牌近30%的原料来自大亚湾石化区的“隔墙供应”客户,液体产品在园区内的就地转化率近50%,可最大化节省物流费用,降低安全风险,提升企业效益。
带动石化产业“榕树效应”在大亚湾生根发芽
中海壳牌自落户惠州以来,带来的不仅是石化产业的崛起,还有其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地的“深植”:先进的工艺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举措以及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请专业队伍搬迁海底珊瑚”“为鸟儿孵化修订作业计划”“为不打扰海龟上岸不安路灯”“建临时污水处理厂”——落户的20余年间,中海壳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屡不胜数,荣膺国家首批绿色工厂、连续十多年获评广东省环保诚信企业(绿牌)、被誉为石化与民和谐共处的典范。
提及石化区的发展,绕不开中海壳牌项目。以该项目的落户为开端,石化产业“榕树效应”在大亚湾石化区内迅速生根发芽,在2010年就推动石化产业成为惠州市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大亚湾石化区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
中海壳牌落户后,吸引了科莱恩、巴斯夫等16家优质企业落户园区。大亚湾石化区现有世界500强企业13家,投资项目53宗,已实现炼油2200万吨/年、乙烯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炼化一体化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已落户企业65家,投资项目114宗,总投资3252亿元,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领先企业投资占比近90%。已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烃、碳九等优势产业链。2022年,石化园区工业总产值2425亿元,增长28.1%,助力惠州加快打造万亿级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