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2024“一带一路”基建指数国别报告--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国家基本信息
观点聚焦:
1.2024年埃及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得分为119,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排名第14位,相较于2023年,排名下滑了7位。
2.埃及政局保持稳定,并逐步取消国有企业的税收优惠和免税政策,为私营部门主导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3.埃及政府近年来通过政策改革与国际合作,大力推动私营部门及外资参与铁路等传统垄断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交通运输领域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4.埃及电力供应仍以传统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为主导,面临能源供应紧张及低碳转型双重压力。埃及政府通过结构性改革与政策激励,大力推广公私合营,并依托《可再生能源法》及综合融资平台,引导私营资本加速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
5.埃及依托《国家气候变化战略2050》及“体面生活”倡议,推动水务技术革新,政府通过结构性改革与政策引导,吸引国际资本参与水务基础设施开发。
埃及政局维持稳定态势,政府持续聚焦经济增长与营商环境优化。为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埃及政府系统性出台《可持续发展战略:埃及愿景2030》《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及《国家气候变化战略2050》等顶层设计框架,通过立法保障、PPP模式推广及国际资本引入等三重机制,为交通、能源、水务等领域项目提供政策支撑。未来随着相关规划政策逐步落地,中埃两国企业在高速铁路、可再生能源以及水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
01、宏观环境分析
在政治环境方面,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开始其第三个总统任期,埃及政局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得到进一步巩固。在经济环境方面,受制造业疲软、天然气部门业务下降、苏伊士运河收入减少以及巴以冲突等因素影响,2023年埃及实际GDP增速放缓至3.5%。在营商环境方面,埃及政府制定修订《投资法》《工业许可法》《破产法》《公司法》《所得税法》等多项法规,向私人资本开放天然气、电力、铁路等垄断行业,并陆续出台了包括准入便利、税收刺激、人才保障等22项激励和保障措施。
02、基础设施行业特征分析
近年来,埃及政府先后制定出台《2035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新投资法(2022年修订版)》以及《公私合营法》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系统性引导私营资本参与本国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运输领域,依据《国家铁路发展战略(2023-2027)》,通过立法等方式,允许私人资本进入铁路建设等垄断行业,鼓励采用PPP融资框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在电力能源领域,依托《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通过“建设-拥有-运营”(BOO)模式,吸引私人投资参与可再生能源领域建设。在水务领域,制定《国家水资源计划2037》,将海水淡化、污废水处理等类型项目作为发展的优先方向。
(一)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前景良好,铁路、港口成为发展的优先方向
交通基础设施升级需求较大。埃及铁路系统相对陈旧,根据Fitch Solutions数据显示,埃及国家铁路局运营的干线中约60%为单线客货混合铁路,85%的信号系统未实现自动化,年货运量仅300万吨。公路运输方面,受复杂地理环境、资金缺口与技术瓶颈制约,埃及路网密度较低,客货运承载能力相对有限。港口及内河航运方面,与西班牙、意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存在代际差距,已建成港口的现代化改造和智慧集装箱码头建设等需求迫切。为改善本国交通基础设施,埃及政府发布《可持续发展战略:埃及愿景2030》,提出将对铁路系统实施干线复线化与信号系统数字化改造,将铁路货运量占比提升至20%;启动总长1154公里的三期公路建设计划,并计划为项目提供5.243亿美元的资金支持;重点建设亚历山大港智慧集装箱码头等现代化港口,将内河货运占比提高至5%。
外资流入助推相关项目建设提速。为吸引私人投资者参与相关项目建设,埃及政府还修订《公私合营法》并开放铁路等垄断领域私营准入,以期进一步充实建设资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系统性升级。得益于相关政策的实施,来自亚洲、欧洲及阿拉伯国家的资本正加快流入埃及基建市场。在地铁建设方面,阿拉伯银行与埃及欧瑞斯克姆建筑集团合作,为大开罗地铁4号线第四期项目提供1.36亿美元融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向埃及国际合作部提供2.8亿美元融资支持,用于亚历山大的阿布吉尔地铁项目建设。在高速铁路方面,埃及国家隧道局与西门子交通集团、埃及欧瑞斯克姆建筑集团等公司合作,顺利完成红海-地中海660公里高速电气铁路项目融资,融资总额达45亿美元。据Fitch Solutions预测,到2024年中期,埃及将获得包括通过Ras El-Hekma交易的340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80亿美元、欧盟提供的80亿美元和世界银行提供的60亿美元等在内的,共计约600亿美元资金支持。
表1 2022-2024年埃及交通运输领域新增投资(部分)
(二)私人资本促进电力能源建设,能源结构转型进一步加快
私人资本促进埃及电力能源结构转型。根据Fitch Solutions的数据,埃及发电总装机容量达60GW,人均装机容量0.6kW,发电量年均增速保持在4%上下。为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保障本国用电安全,埃及政府制定了“埃及2030愿景”、《2035综合能源战略》《国家气候战略2050》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力争到203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升至42%的目标。据世界银行PPI数据库统计,2022至2023年埃及新增的私人投资项目中,超过一半集中于电力能源领域,落地5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9.08亿美元,包括2个风电项目、1个光伏发电项目、1个固体废物发电项目和1个氢能项目。据Fitch Solutions预测,到2033年埃及光伏、风电装机容量有望增至9.7GW和13.5GW。
表2 2022-2023年埃及电力基础设施新增私人投资(部分)
中资企业深度参与埃及电力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中资企业在埃及新签500万美元以上电力能源项目5个,其中:光伏项目3个、风电项目1个、绿氨项目1个。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及康翁波500MW光伏电站项目,符合埃及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的发展战略,投入运营后为25.6万户埃及家庭提供清洁电力,对助力实现“埃及2030愿景”提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中资企业还凭借产品和技术优势,广泛参与埃及风电、绿氢绿氨等类型基础设施项目,随着埃及电力能源结构转型深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陆续推出,将为中资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表3 2023年中资企业参与埃及可再生能源项目进展情况(部分)
(三)用水需求持续增长,政府倡导PPP模式应用
水务基础设施缺口较大。埃及淡水资源紧缺形势严峻,被联合国列为“水资源绝对紧缺国”,人均年用水量仅560立方米,不足国际缺水警戒线1000立方米的60%。2010至2023年间,埃及全国用水总量缺口从100亿立方米扩大至逾200亿立方米,年均缺口增长率达6.2%。政府虽通过重点推进农业用水循环利用及尼罗河谷地-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开发等方式缓解供水压力,但工业化进程加速、城镇化率提升及人口持续增长等因素仍导致用水需求刚性攀升。特别是《国家农业复兴计划》实施后,埃及农业用水占比预计从当前85%增至2030年的88%,叠加气候变化引发的尼罗河径流量下降,水务基础设施升级需求迫切,亟需系统性推进海水淡化、污水处理、跨流域调水等战略工程。
政府支持PPP模式在水务领域应用。埃及政府支持由埃及欧瑞斯克姆建筑集团、哈桑阿拉姆工程公司、阿拉伯承包商、阿联酋美笛集团组成的联营体,以设计、供应、建设、运维方式承揽投资约7.39 亿美元的农业污水处理厂项目,水厂日处理污水能力600万立方米,建成后将为尼罗河三角洲西部2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提供灌溉用水。埃及政府还与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海水淡化项目建设,计划到2030年建成47个反渗透工厂,到2050年再增加20个;同时提出亚历山大西部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开罗赫勒万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等建设计划,吸引包括多边机构、私人投资者在内的机构和企业参与。
03、市场开发建议
善用区位优势,依法依规经营。埃及区位优势突出,是连接亚非欧国家的重要枢纽,中资企业应在深耕埃及本地市场的同时,善用其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业务向周边地区辐射。中资企业在埃及本地长期经营和发展,必须遵守当地有关“工资保护”“履约保函”等强制性规定。中资企业应充分了解当地基建行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探索符合自身业务特色的属地化发展之路。
关注地区局势变化,规避潜在安全风险。根据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布的数据,由于红海局势持续紧张,苏伊士运河收入从2023年的102亿美元降至2024年的40亿美元,减少60.7%;船只通行量降至13200艘,减少约50%,日通行量从近80艘降至不足35艘。巴以冲突对埃及旅游业和苏伊士运河收入造成冲击,导致埃及经济增长预期下滑、进口运输成本升高以及潜在的贸易中断风险。中资企业应高度关注红海危机、巴以冲突等地区热点,密切跟踪相关项目进展和政策走向,统筹考虑整体地区风险异动情况,根据变化适时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