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破局之道:解码全球能源治理新范式 第43届剑桥能源周观察

中国的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如果说能源转型是时代命题,那么AI技术正在重写解题的方程式。  本届能源周对...

中国的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如果说能源转型是时代命题,那么AI技术正在重写解题的方程式。

  本届能源周对天然气战略价值的理性探讨凸显了其不可或缺的过渡作用。

  揭示了全球能源转型技术突破与政策博弈交织、传统能源与新能源长期共存的趋势。

  当能源转型的浪潮与地缘政治的暗流在全球版图上激烈碰撞之际,2025年3月10日至14日在美国休斯敦举行的第43届剑桥能源周,再次成为世界能源的“思想坐标轴”。本届能源周以“前行之路:复杂世界的能源战略”为主题,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技术革命、产业博弈与能源转型的深层共振。在这场对话中,“中国方案”“AI革命”“天然气价值”三大主线,勾勒出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清晰脉络。

  在本届剑桥能源周上,中国的能源转型和新能源发展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以“中国能源未来”命名的圆桌会议探讨了中国如何将能源安全与可持续性相结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李国欣指出,中国石油致力于在安全与业务转型、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之间,依托技术创新探索最佳平衡点,向油气热电氢综合性能源公司稳步转型,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指出,中国通过多维度策略应对挑战,结合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等手段,构建更加完善的清洁能源相关技术体系,有效应对技术封锁,推动产业升级。以美国参议员乔·曼钦和弗吉尼亚州州长格伦·扬金为代表的部分美国官员对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追赶态势表达了担忧,多数代表则肯定了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贡献。标普全球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表示,中国在电池、风电等领域的产能占全球的70%以上,或将重塑全球能源贸易规则。英国学者马丁·雅克称赞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认为中国模式更注重普惠性,与美国科技巨头的垄断形成对比。

  如果说能源转型是时代命题,那么AI技术正在重写解题的方程式。埃克森美孚代表在会议上介绍了其在二叠纪盆地应用AI等数字化技术优化开采作业的经验,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了油井的产量和生产效率。bp、雪佛龙等公司也展示了AI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突破性应用:借助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生产计划,使单井产量显著提升;借助大语言模型分析地震数据,将勘探周期大幅缩短等。这些突破印证着戴文能源首席技术官特雷·洛伊(Trey Lowe)的断言:“AI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但AI驱动的算力竞赛也引发了关于能源需求激增的担忧,这一点从本届能源周设置了多个与AI能源消耗相关的议题中可见一斑。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首席执行官贾贝尔指出:“AI应用的能耗是普通搜索服务器的10倍,且呈指数级增长。到2030年,仅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就将增长两倍,占全美用电量的10%以上。”沙特阿美总裁阿明·纳赛尔强调,“AI的发展依赖能源”,并呼吁采取“包容性能源政策”(天然气、核能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以应对AI的能源需求。

  在全球低碳发展浪潮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本届能源周对天然气战略价值的理性探讨凸显了其不可或缺的过渡作用。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以欧洲能源紧张为鉴,强调“可再生能源尚不能构筑全天候的能源安全网”;阿明·纳赛尔则用数据说话:“目前,碳氢化合物仍是全球能源供应的支柱,在美国占一次能源的80%以上,在中国也超过80%。”“在可预见的未来,天然气将成为电力供应的基石。”贝莱德集团(BlackRock)董事长拉里·芬克(Larry Fink)如是判断。美国前参议员玛丽·兰德里欧也表示,作为基础性燃料,天然气是全方位能源战略的核心要素。

  本届剑桥能源周还揭示了全球能源转型技术突破与政策博弈交织、传统能源与新能源长期共存的趋势。尽管分歧犹存,但各方逐渐形成共识:保障能源安全需平衡转型节奏、技术创新需跨行业协同、政策制定需增强稳定性。未来,能源行业的前行之路,或将在分歧中探寻出兼顾安全、效率与可持续的新范式。

TAG: 无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