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签署延布炼厂扩建协议 打造全球炼化一体化新标杆
当地时间 4 月 8 日,在沙特达曼举行的延布炼厂合资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上,中国石化集团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正式签署《延布炼厂扩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现有 43 万桶 / 日原油加工能力的世界级炼厂,新建 180 万吨 / 年乙烯、150 万吨 / 年芳烃装置及配套下游聚烯烃生产线,总投资预计超百亿美元,计划 2030 年前建成投产。这一项目不仅是中沙能源合作的里程碑,更标志着全球炼化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迈出关键一步。
从 “炼油巨头” 到 “化工先锋” 的战略升级
延布炼厂位于沙特延布工业城,作为中沙 “一带一路” 与 “愿景 2030” 对接的标志性项目,自 2016 年投运以来已累计加工原油超 1.34 亿吨,生产成品油及高附加值产品超 1.1 亿吨,出口至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此次扩建将新增三条核心产业链:
乙烯产业链:180 万吨 / 年裂解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 “高效裂解 - 分离” 技术,配套建设 100 万吨 / 年聚乙烯、50 万吨 / 年环氧乙烷等下游装置,可生产光伏胶膜料、高端管材专用料等产品,满足全球新能源产业需求。
芳烃产业链:150 万吨 / 年芳烃联合装置集成沙特阿美先进的催化重整技术与中国石化第三代芳烃成套技术,副产 120 万吨 / 年对二甲苯(PX),直接供应沙特本土及亚洲聚酯产业链。
聚烯烃产业链:新建三条气相法聚乙烯生产线,可生产茂金属聚乙烯、双峰聚乙烯等高端产品,填补中东地区在高端包装材料领域的空白。
项目建成后,延布炼厂将形成 “炼油 - 化工 - 新材料” 全产业链协同格局,高端石化产品占比提升至 60% 以上,年增营收预计超 150 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个集重质原油加工、高端化工品生产、碳捕集利用于一体的绿色炼化综合体。
重构全球炼化产业竞争格局
(一)推动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
在全球炼油能力过剩、传统燃料需求萎缩的背景下,项目通过 “油转化” 战略,将重油转化率提升至 85%,石脑油收率提高 20 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 300 万吨。沙特阿美总裁阿明・纳赛尔表示:“延布炼厂扩建是沙特从‘石油出口国’向‘化工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关键一步。”
(二)强化中沙能源合作深度
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指出,此次合作是中沙能源合作从 “原油贸易” 向 “全产业链融合” 升级的典范。双方将共享技术研发、市场渠道和碳管理经验,例如中国石化的 “油转化” 技术与沙特阿美的重油加工工艺形成互补,共同开发第二代生物航煤、可降解塑料等低碳产品。
(三)重塑中东石化产业版图
项目投产后,沙特将新增 180 万吨 / 年乙烯产能,使其在全球乙烯市场的份额提升至 7%,超越伊朗成为中东最大乙烯生产国。同时,沙特阿美计划通过延布炼厂向中国出口高端聚烯烃产品,进一步巩固其在亚洲化工市场的地位。
两大能源巨头的协同效应
(一)中国石化:全球炼化一体化领军者
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中国石化 2024 年炼油能力达 9.36 亿吨 / 年,化工品产量超 4000 万吨,在《财富》世界 500 强排名第五。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技术优势:拥有全球领先的炼化技术,包括原油催化裂解制烯烃、百万吨级 CCUS(碳捕集)等。
市场网络:在亚洲布局多个炼化基地,与沙特阿美合作建设的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1600 万吨 / 年炼油、150 万吨 / 年乙烯)将于 2030 年投产。
(二)沙特阿美: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者
沙特阿美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公司,2024 年净利润达 1062 亿美元,其战略布局涵盖:
上游优势:掌控全球 17% 的已探明原油储量,拥有全球最低的开采成本(约 2 美元 / 桶)。
下游扩张:通过入股荣盛石化、福建古雷项目等,深度融入中国炼化市场,目标到 2030 年化工品产能提升至 1.2 亿吨 / 年。
从 “石油合作” 到 “生态共建”
此次扩建不仅是产能扩张,更是中沙在绿色能源、数字化工等领域的深度协同。双方计划在延布炼厂试点以下创新举措:
绿氢耦合炼化:利用沙特可再生能源优势,建设 5 万吨 / 年绿氢装置,替代传统炼厂用氢,预计减少碳排放 100 万吨 / 年。
碳捕集网络:配套建设 100 万吨 / 年 CCUS 项目,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油田提高采收率,实现 “负碳炼化”。
智慧工厂:部署中国石化 “炼化一体化智能决策系统”,与沙特阿美的 “数字油田” 平台对接,提升生产效率 15% 以上。
延布炼厂扩建项目的实施,将为全球炼化行业提供 “传统能源转型” 的中沙方案,推动构建更加绿色、高效、安全的全球能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