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2020上半年的全球石油市场:两只“黑天鹅”+三头“灰犀牛”
“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在全球秩序发生“崩塌”时,每个国家、每个国际组织、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人,都无法独善其身。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突发和泛滥,致使全球出现“急性休克”、哀鸿一片,经济停摆、股市跌宕、油价惨跌、交流中断、恶言相向、谣言满天,其冲击力和影响力不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既有国际秩序再遭重击。美国领衔百年的基于“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已经难以为继,而新秩序尚未搭建,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关系格局正经历一场罕见的“云诡波谲”。
全球正在经历大动荡、大调整、大变革,石油市场当然不能独善其身。不仅不能独善其身,油气行业作为全球化的“旗手”和守护者,作为国际贸易流通和投资重要驱动力量,其受到冲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程度更大。
如何形容2020年上半年的全球石油市场?也许可以用“两只‘黑天鹅’+三头‘灰犀牛’”来概括。
第一只黑天鹅:新冠疫情在中国和全球的爆发。截至目前,全球新冠累计确诊病例已接近1300万人、累计死亡已接近60万人。这是二战以来人类遭遇的一次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瘟疫,世界秩序就此改变。下一步,新冠疫情在拉美、非洲、中亚、南亚等欠发达地区极有可能掀起更大的“血雨腥风”,疫情的“拐点”尚未到来。
这只“硕大”的黑天鹅,直接导致今年第二季度全球石油消费量同比去年同期陡降20%以上,达到2310万桶/日(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全球石油消费量因为此次新冠疫情而萎缩近四分之一。全球石油日消费量(总液态量)在2019年首次突破“亿桶级”大关,达到10096万桶;也就是说,全球每天消费1亿桶以上,年消费50亿吨以上。受到此次疫情影响,今年二季度全球的石油日消费水平不到7700万桶,这差不多是20年前的水平;根据“BP能源统计”的数据,2001年,全球的石油日消费量为7770万桶。预计2020年全年,全球石油日消费量同比上年下降至少10%,这还是基于下半年的石油消费量能够恢复正常的前提下;若是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则同比降幅可能会达到15%。
日前,有专家悲哀地预测:2019年可能是人类日消费石油量的“高峰之年”,2021年及以后,石油日消费水平可能永远回不到2019年了。这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情景,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和国际格局的动荡加剧,再加上能源转型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全球石油日消费量在2019年冲上“1亿桶”台阶也就是昙花一现而已。换句话说,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导致的是全球石油消费峰值的提前来临,可能比以往各大权威机构的预测早来了10至15年。
第二只黑天鹅:国际油价跌穿“地板”至负值。全世界的石油人应该记住这一天:2020年4月20日,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5月期货合约出现史诗级崩跌,收于-37.63美元/桶,为1983年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上市以来首现负值。这让石油人“惊掉了下巴、倒吸了凉气、吓尿了底裤”。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于1859年,至今已逾160年。在历史长河中,国际油价走势跌宕起伏,定价权之争激烈诡谲,油价决定因素也时有变化。但不外乎供需关系、地缘政治、金融炒作和替代能源成本等因素在发挥作用,石油价格再低,也不至于出现负值,说到底,石油一直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而且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影响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格局的战略性商品。说石油是“垃圾”,在2020年之前,打死我也不相信。
可2020年4月20日这一天,石油真的成为“垃圾”了。油价暴跌甚至出现负油价。负油价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石油变成“垃圾”后,石油生产商不得不倒贴钱,请人把垃圾处理掉。
纵观历次国际石油市场动荡,背后均有复杂的诱因。在1983年原油期货出现以前,主要是供需关系和地缘政治因素决定油价沉浮;原油期货出现后,金融因素在油价波动中的作用显著上升。本轮油价巨震,即是由几大因素共振而形成的一次“完美风暴”。
首先,石油供需日益宽松打压油价,此因素这里不多赘述了。其次,金融机构推波助澜。此次历史性出现负油价,金融投机行为是直接导火索。一方面,WTI期货合约的实物交割方式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修改交易规则为负油价“铺平道路”;另一方面,“空逼多”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再次,地缘政治因素对油价的影响显著减弱。进入2020年,虽然美伊(朗)关系紧张、利比亚内战频仍、委内瑞拉局势动荡,但均未对国际油价产生明显支撑,过剩的市场反而将油价打入深渊。也就是说,伊朗、利比亚、委内瑞拉三大传统主力产油国因地缘政治因素减供了至少400万桶/日以上,但油价依旧直线下跌,从中可以看出全球石油市场的供需宽松状态已经到了何等程度。
愚以为,国际油价击穿“地板”至负值这只“黑天鹅”,带来的最大负面影响是心理上的,是全球产油国、消费国和石油公司在心理上受到的一次“彻底的”伤害,感觉自己被狠狠玩弄了一把。
两只“黑天鹅”讲完了,下面说说三头“灰犀牛”。
第一头灰犀牛:美俄沙三个“千万桶俱乐部”玩家上演“三国演义”。2013年以来,在原油供给端,美国、俄罗斯、沙特日产量均超千万桶,呈现三足鼎立之势。美俄沙是全球“千万桶俱乐部”仅有的三个玩家。过去,由于全球一直将美国定位为最大的“发达消费国”,通常是站在俄罗斯、沙特等传统产油大国的对立面的,因此,业界对“千万桶俱乐部”也就是一个称谓而已,基本没当回事。殊不知,自2018年起,美国的石油产量已超越俄罗斯和沙特,成为全球第一。于是,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油气进口国,而被推到了前台。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实质性变化。
尤其是,2020年上半年,美、俄、沙这三个“超级玩家”为应对油价暴跌和市场低迷,上演了场惊心动魄的“三国演义”。先是三月初俄罗斯亮明“不合作”态度,否决了沙特的减产协议,基于“OPEC+”的维也纳联盟破裂;接着,沙特表达“不满和愤怒”,率先打起了价格战;再接着,俄罗斯似乎有了更大的底气,“你要战、咱就战”;再后来,一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看不下去了,出于拯救美国的页岩油气产业等因素,出手干预,把俄、沙两国拉回了谈判桌。这才有了四月份的三国联合其他产油国,共同减产970万桶/日的协议达成。这意味着,“三国演义”某种意义上演变成了“三国联盟”,“OPEC+”变成了“OPEC++”。
明眼人一看便知,作为全球原油供给侧的三个最大玩家,“三国联盟”对于中国这样的油气需求大国不见得是好事。这意味着,全球石油供需市场的失衡加剧,如果供应端的联盟已成,那么需求侧应作出怎样的反应?会不会出现“3怼1”的极端不利局面?当然,美俄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多多,“三国联盟”也就是一种在低端不利情况下的临时性策略而已。但对于中国而言,却不能不对“3怼1”的格局有所防范。如果真的形成“3怼1”的情景,则由“三国演义”带来的“灰犀牛”将硕大无比。
第二头灰犀牛:中印两个石油需求大国全面交恶。一直以来,中印关系一直是全球地缘政治态势中的“冷点”。但近几年,该“冷点”变成了“热点”。继2017年6月中印爆发“洞朗事件”后,2020年6月15日,中印在加勒万河谷地区再次发生严重冲突。中印两国全面交恶的态势已成。
印度一直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油气消费大国之一。未来,印度极有可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油气进口大国。理论上讲,中印作为全球油气需求侧仅有的两个“十亿人口规模”超级消费体,完全有可能联合起来,形成一种“需求侧同盟”,推动全球油气供需市场回到新的平衡状态。
而且,过去十多年,中印两国国家石油公司在第三方市场已经开展了一些合作。据了解,印度对中印联合、共同降低全球石油市场中长期存在的“亚洲溢价”颇为积极主动,双方联手应该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事。
遗憾的是,在国际秩序加速变化的今天,有过历史恩怨的中印两国关系变得更加脆弱,从而伤害甚至摧毁了两国本可以在能源上的密切合作。中印之间其实不存在重大结构性矛盾,共同利益很多,但边界冲突形成了对双方能源合作的掣肘,成了今年上半年全球石油市场新出现的一头“灰犀牛”。
第三头灰犀牛:石油公司全面陷入亏损。“只有亏损的企业、没有亏损的行业”,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一条“真理”。然而,今年上半年,这条铁律被打破了,超低油价导致全球油气行业哀鸿遍野。于绝大多数石油公司而言,上半年的平均实现油价预计在30~35美元/桶左右;但现实是,全球石油生产商的桶油完全成本平均在45美元以上,这导致上半年出现了行业性亏损。尽管很多石油企业,比如BP和壳牌等业界翘楚,近期做了会计处理和资产减值等工作,但短期内估计难以扭转被动局面。
一般认为,只有恶性竞争才会导致行业性亏损,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但石油行业尚不存在恶性竞争,整个行业是被超低的石油价格打败了。尽管石油行业现在有人倡导“价格决定成本”,必须将成本降至国际油价之下,否则,石油企业没有活路。但从“成本决定价格”一下子转变为“价格决定成本”,跨度还是大了些。
行业性亏损意味着,石油公司失去了投资的信心。但没有投资,石油行业就没有未来,所有新增加的石油储量和产量,都要靠新的投资去实现。当前,石油投资骤减和行业“过度失血”,意味着下步全球范围内石油产量的大幅下滑,意味着三至五年之后,全球石油供需格局趋紧,也意味着油价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轮回再次上演。
行业性亏损是今年上半年全球油气市场第三头“灰犀牛”。
回望2020年上半年的全球石油市场,坏消息太多,好消息太少。面对两只“黑天鹅”和三头“灰犀牛”,石油行业该怎么办?
过去一百多年来,石油行业一直发挥着“正能量”作用,特别是近40年,石油行业一直是全球化的推动者、世界经济动力的提供者和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守卫者。但面对极端不确定的世界格局和大国博弈,加上快节奏的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石油行业这次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石油已从相对稀缺的资源转变为丰裕资源,其政治属性在下降,资源和金融属性凸显,预示着石油供应市场竞争将更激烈,各利益攸关方之间的博弈将更趋白热化,价格异常波动更为常态化。作为世界最大油气进口国的中国,我们准备好了吗?
下一篇:瓦锡兰新建再液化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