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18位石油和化工行业大咖畅谈:“十四五”准备这么干!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观察》杂志
文丨邵青,陈继军
编者按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接下来的5年,如何以双循环为方向、加快建设现代化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成为业内热议一大主题。各方人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诠释。本刊对此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将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见解和观点在此展示,供大家交流分享。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 李寿生
要从七方面下足功夫
“十四五”期间,全行业要在七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加快重点产品补短板和创高端,同时巩固和增强产品国际竞争优势,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二是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攻克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在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领域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
三是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完善行业绿色标准体系,加快推广绿色工艺和绿色产品,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四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生产深度融合,提升生产运营效率。
五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锻造优秀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一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六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无效产能退出,加快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和生产性服务业。
七是优化产业布局。规范化工园区发展,提升园区绿色化、智慧化、标准化发展水平。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化工园区要实现5个50
“十四五”期间,我国化工园区要瞄准3方面发力,实现5个50(建成50个科创中心,创建50家绿色化工园区,新建50个智慧化工园区,颁布50项园区管理和建设标准,开展50家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以实现建成现代产业集群的目标。
一是要组织实施5项重点工程,即产业提升创新工程、绿色化工程、智慧化工程、标准化工程、高质量示范工程。
二是要重点培育5大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这五大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包括渤海湾区、杭州湾区、泛大亚湾区、湄州湾区以及西北地区的能源金三角区域。随着炼化一体化装置的建成投产和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集聚度的提升,要在沿海的四大湾区培育中国版墨西哥湾、裕廊岛世界级石化基地和现代石化产业集群。同时,在能源金三角区域,培育我国未来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三是要重点培育65家石化基地和专业化工园区,包括35家石化基地和30家专业化工园区。这些园区以沿海沿江已具备较强竞争力、产业高端、管理规范、排放达标的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为基础,涵盖了内陆一些具备条件的石化基地。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 胡迁林
煤化工要发力于创新
现代煤化工产业在“十四五”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应向4个创新方向发力。
一是重视煤制能源产品的开发。煤制油领域要重点发展煤制超清洁油品和特种油品,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提供国六及以上标准油品,为炼厂成品油质量升级提供优质调和组分,为航空航天等军事领域提供特种燃料,同时加快向下游化工产品延伸,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二是发展产品高值化、高端化、差异化生产技术。煤制烯烃领域要开发与α-烯烃共聚的聚乙烯、超低密度聚乙烯膜及丙丁共聚丙烯、融熔聚丙烯、高结晶度聚丙烯等新牌号聚烯烃树脂;利用与石油化工技术耦和生产乙烯、丙烯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强对碳四资源综合利用,开发高端碳三/碳四下游衍生化学品。煤制乙二醇领域要在不断提升乙二醇产品质量的同时,开发煤经草酸二甲酯、碳酸二甲酯生产聚乙醇酸及聚碳材料等技术路线。
三是重视低阶煤的分级分质利用。未来应着重研发新的热解技术,如催化热解、加压热解等新一代技术,提高焦油收率和热解效率;研发煤焦油加工提取精酚、吡啶、咔唑等精细化工产品以及焦油全镏分加氢制芳烃和烷基油等新技术;研发半焦利用技术,实现半焦清洁高效利用。
四是积极研发二氧化碳资源化技术。以一氧化碳为原料制高附加值及大宗化学品可实现碳、氧资源高效转化和循环利用、延长煤炭利用过程产业链,未来要加快开发如一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一氧化碳-碳氢重整制合成气技术,以及一氧化碳-碳氢定向转化合成碳酸酯、异氰酸酯、环状聚碳等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技术。
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黄晓勇
放开要成为能源主旋律
当前,我国油气体制存在自然垄断、行政垄断等问题,市场竞争不充分。在能源价格管理上,政府对石油、天然气存在一定价格管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足,资源产品价格发生扭曲。“十四五”期间,我国要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总体原则,还原油气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转变政府对能源的监管方式,建立健全油气市场和法治体系。
从上游看,要逐步放开油气上游勘探开发市场,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常规油气开发,完善油气勘探开发环节的财税政策。从中游看,输油输气作为自然垄断环节,要实行对第三方的公平准入和开放,同时监管部门要做好价格审批和成本监控。从下游看,要逐步放开终端价格,并进一步完善以阶梯气价为主的定价方式。此外,要不断完善我国油气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体系建设,有效应对国内国际市场波动、稳定我国市场供给。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邹才能
油气煤三大主力互相推动
“十四五”非常规油气应实现3个突破。
第一,以川南海相古老储层开发为代表的页岩气突破,争取在四川盆地建成川渝天然气大庆,推动我国天然气产量再上新台阶。
第二,以中低成熟度、中高成熟度页岩油开发为代表的页岩油突破,建立页岩油地下人造炼厂,保障国内原油产量生产底线。
第三,以煤炭地下气化为代表的煤制气突破,将煤炭在地下加热,生成氢气、甲烷等气体产物,结合二氧化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实现煤炭清洁化利用,推动我国天然气快速上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从堦
力争形成颠覆性技术
“十四五”期间,应鼓励已有膜技术的推广应用,如分子筛绿色工艺、膜反应器技术、中水回用技术、油气回收技术、氢分离技术等;编制膜技术中长期战略规划,结合石化行业绿色发展,有序推进膜技术的实验室研发、工程放大和产业推广;有效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建立膜技术研发单位和石化企业的高效合作平台,强化产业集群效应;建立膜材料和膜过程原始创新研究体系,着力开发颠覆性膜技术促进石化行业绿色发展。
同时,要优化设计膜结构,提升膜通量和抗污染能力,推进石化行业分离过程的绿色发展;加强特种膜原位过程技术开发,促进石化行业高温、反应等苛刻工业过程的绿色发展;重视原始技术创新,力争形成石化行业的颠覆性技术。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材料化工处副处长 李岩
新材料要着重填补空白
化工新材料在“十四五”期间要着力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种、关键工艺技术与专用装备,不断提升化工新材料产业国际竞争力。
具体到细分领域,高性能树脂要通过优化升级和填补缺口来提升高端聚烯烃的差异化以及高端化发展;
工程塑料要重点发展市场需求大或市场紧缺的工程塑料及管件原料,大幅提升工程塑料的自给率;
聚氨酯应当重点实现绿色化以及差别化发展;
氟硅树脂已经实现产业化或产业升级,应当大幅提升高端产品自给;
生物可降解材料要重点提高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应用推广。
在高性能化学纤维方面,要注重高性能纤维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特别在材料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各种纤维的特点。
在需求应用创新的基础上同步实现供给侧技术创新。
在功能性膜材料方面,存在技术空白、技术实力薄弱和进口依赖度高的品种,应当进一步关注并投入。
在电子化学品方面,将重点发展为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新能源电池、印制电路板4个领域配套的电子化学品,加快品种更替和质量升级,满足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
此外,化工新材料的创新发展还应当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助理、能源化工处处长 王钰
传统化工重在提质增效
传统化工行业在“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实施优化总体思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提升传统化工行业整体竞争力和质量。
农用化学品的发展思路是减量提效,加快发展高效肥料、高效农药,强化绿色环保,保障粮食安全。具体来说,化肥行业要进行减肥增效,推进原料路线改造,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农药行业要发展友好型创制农药。
两碱行业积累的资源、环保等约束问题要逐步解决。纯碱行业要推进先进技术应用,淘汰落后产能;氯碱行业要推进原料路线改造,促进汞污染防治,特别是重视减汞化,可从工艺源头实现无汞化。
精细化工行业要提升行业的整体供给能力和水平。可通过提升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绿色发展;优化染料生产过程,开发适应新需求的产品,开发满足印染工艺新工艺、新纤维以及节能减排要求的染料;发展新型安全绿色精细专用化学品。
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王祥喜
加快风光火储氢一体化
自国家能源集团成立以来,始终积极推进清洁能源规模化,目前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26%,风电装机保持世界第一。
“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加快风光火储氢一体化发展,建设若干个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
同时,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力度,参与“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开发,确保实现年均开工、投产两个1500万+目标,力争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7000~8000万千瓦,占比达到40%的目标。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戴厚良
用5年建成数字中石油
当前,数字经济正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引发产业变革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石油将利用自动感知实时采集油气产业链运行数据,利用全面互联广泛获取内外部数据,运用数字化技术持续优化业务执行和运营效率,争取“十四五”末初步建成数字中石油。
我们将构建物理中国石油与数字孪生体融合交互的闭环系统,推进实体业务与数字化世界的双向连接运行,形成内外部连接、共享、协同机制,实现降本增效、协同共享、持续创新、风险预控和智慧决策,不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创效能力。
同时,突出推动转型升级,紧紧围绕推动上游可持续发展、炼油产业链提质发展、化工和材料板块高效发展、资本和金融业务创新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减乘除一起做,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张玉卓
争当世界洁净能源翘楚
中石化在“十四五”首次提出世界领先发展方略,即以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为愿景目标,坚决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引领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两大核心职责,加快构建以能源资源为基础、以洁净油品和现代化工为两翼、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为重要增长极的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大力实施价值引领、市场导向、创新驱动、绿色洁净、开放合作、人才强企发展战略,分3步把中石化打造成为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
为此,“十四五”时期,中石化:
一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能源发展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产供储销体系,推进从化工原料向高端材料延伸。
二要加快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跳出传统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练就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快速迭代竞争利器。
三要加快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以实施国企改革3年行动方案为抓手,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德国巴斯夫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中间体业务部负责人 胡倍
决心终结全球塑料垃圾
“十四五”期间,巴斯夫在清洁生产、绿色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与中国化工企业分享,以助力提升产业价值链。
比如,我们希望能引领中国国内化工行业履行安环保高标准,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计算在售产品的碳足迹,为客户提供透明的碳排放数据;牵头成立全球联盟,终结塑料垃圾并推动创新解决方案,为有效解决全球塑料垃圾问题作出贡献等。
巴斯夫中间体业务部在大中华区的战略布局非常明确,就是携手产业链里的重要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开发贴近市场的创新解决方案,将材料之美体现在终端产品中。
放眼未来,我们将与客户、合作伙伴更紧密地合作,不断进行投资、生产与创新,实施新的企业战略,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实现共同增长,为创造一个可期的可持续未来作贡献。
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张宇峰
盯住中国中西部市场
作为美国以外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对于霍尼韦尔而言至关重要。
霍尼韦尔希望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加大在华投入,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的同时,以中国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服务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十四五”期间,霍尼韦尔将继续拓展加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通过先进的研发和产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服务中国市场可持续发展,携手客户共创更健康、更安全、更高效的智慧未来。
霍尼韦尔十分看好中国中西部的广大市场,未来业务将更多地向该地区倾斜。因为,经过多年发展,这些地区已具备条件落地生根,当地的需求和需求水平也在不断增长。
山东东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建宏
实现客户一站式采购
“十四五”期间,东岳要聚焦创新力量,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国际前沿,紧紧围绕氟硅膜氢领域的稀缺、跨界和迭代,集中攻关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完成1000项发明专利、研发推出300种以上新产品。
与此同时,东岳将对标世界先进企业,实施标准引领工程,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专供料服务,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的需求;紧盯市场,为客户提供私人定制服务。东岳将全力打造氟硅膜氢自立自强的中国样板,向着世界一流氟硅膜氢供应商的目标迈进。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志清
依靠科技实现高端化
“十四五”期间,集团将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科技驱动战略,瞄准制约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技术,突出技术的撬动力,以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为重点,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整合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潞安和天脊集团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山西国控产业技术设计研究总院和国控环球工程公司等研发、设计资源,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建设、生产、运营于一体,涵盖基础研究、技术中试、工业示范和技术集成与商业化为一体的高端开放技术创新体系。
力争“十四五”末,化工产业板块整体实现精益运行、效益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高端化,成为世界一流新材料产业生态圈的先行者。
江苏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 缪汉根
目标:世界级纺织基地
“十三五”收官之时,盛虹首次迈入世界500强,成为全国唯一新上榜的民营企业。
在接下来的5年,盛虹将继续立足国际产业格局,做大做强全产业链,在打造世界级标杆石化项目的同时,加快化工新材料、高端用化工品等精细化工产业建设和布局,填补国内化工领域空白。
将盛虹石化产业园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基地,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引领,投资近100亿元,进一步加大绿色纤维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
打造全球最大的绿色纤维生产基地和标杆项目,加快推进连接石化、化纤和印染的全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建设,通过大数据协同与集成,形成上游原料到终端产品、技术研发到下游应用的高效、智能融合新模式,打造集数字互联、研发创新、量质并举、应用拓展为一体的世界级数字化纺织基地。
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兴旭
坚持以肥为主肥化并举
“十四五”期间,心连心要紧跟市场步伐,坚持以肥为主、肥化并举的经营发展方向和低成本+差异化竞争策略,坚定不移地做好研发、市场服务、低成本建设。
我们已将2021年定为集团的转型升级年,重点完成绿色制造项目,实现主装置工艺技术的转型升级;开稳九江大项目,建设好第三生产基地;重点打造安全生产、技术研发、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和信息化六大系统,支撑集团化、基地化发展升级。
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专家、杭州碳氢科技研究有限公司专家技术委员会主任 李大鹏
争取完成装置升级改造
“十四五”要瞄准现有工艺、装备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更新理念,创新技术工艺,对现有工艺和装备进行优化升级改造,大幅节能减排,提升装置盈利水平和竞争力。
比如,国内已运行的627台大型气流床气化炉,每小时生产高温粗合成气达6000万立方米,目前初步净化除灰的途径全部是将上千摄氏度的带灰粗合成气直接进入水中激冷。
这样不仅损失了大量气化反应热,还平添了灰水处理工序,抬高了整个装置的综合能耗和运营成本。若增加一台流化床废锅,使粗合成气进入流化床废锅除灰降温净化,初步净化的合成气与水蒸汽直接进入变换工序,不仅大幅减少了变换工序蒸汽消耗,还省去了灰水处理工序。
经模拟测算,每气化1吨原煤,可副产10兆帕、0.82吨的高品质蒸汽,同时消纳处理80吨/小时浓盐废水,浓盐废水中的杂质还能转化为无害的玻璃体作为建材或油田压裂支撑剂。若这一小小的技术创新和改造嫁接到全国627台气化炉上,每年可节煤189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