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顶梁柱”顶得住,化工产业稳步竞高端!

化工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世界发达经济体大多有强大的化工业。不过,作为全国第一化工大省,安全环保隐患多、结构性过剩压力大……

□ 大众日报记者 付玉婷

化工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世界发达经济体大多有强大的化工业。不过,作为全国第一化工大省,安全环保隐患多、结构性过剩压力大……这一“顶梁柱”产业曾一度被认为是山东经济结构偏重、发展质效不高的典型代表。

山东痛定思痛,一手抓猛药去疴,一手促提质增效,在化工产业打响转型升级攻坚战——2021年,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进入第四个年头,山东化工仍稳坐全国头把交椅,但不同于过去仰赖总量指标,如今产业发展显示的是实打实的信心与力量:上半年,全行业利润率达到7.5%,相比去年的4.3%提升了接近一倍。

“这几年山东在大力实施化工行业综合整治的同时,积极推动绿色化、智慧化、高端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有山东特色的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评价道。‍

壮士断腕,打一场产业再造攻坚战

利润总额44.71亿元,同比增长320.39%!今年上半年华鲁恒升业绩水平创新高,与此同时投资力度也创新高:包括己二酸、己内酰胺、尼龙新材料等,截至8月底完成年度投资26亿元。

“这几年,我们从发挥协同优势和集成效应角度压茬推进项目,在企业逐步构建起‘一头多线、柔性多联产’的产品格局。”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刘海军告诉记者,目前,各产品单元高度匹配,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转换“赛道”,确保了效益最大化;同时,化工新材料等比重也大幅提升,未来还将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大型领航企业步履铿锵,小企业同样冲劲十足:光刻胶是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的核心材料,潍坊星泰克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凭借多年自主研发实现了部分光刻胶产品的技术突破,以先进封装用正胶为例,目前已拿下国内一半以上市场份额。“我们正加大研发力度,力争再用几年实现光刻胶技术更进一步。”星泰克公司副总经理仪晓东透露。

高端发展在于高端项目的支撑,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孙京军分析,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利润率增长明显,不仅有原材料价格提振等因素,更在于一系列大项目好项目达产达效、产品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截至去年底,山东高端化工项目库已入库项目340个,全年完成投资875亿元,一批重大项目有力带动着产业链条的高端化发展。

如今“立”的层次水平,源自当初“破”的力度标准。作为转型中国的经典缩影,山东以一个东部大省的深刻自省与自觉担当,为全国探索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和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并举的动能转换路径,其中又以高端化工最为充分地展现着山东进行产业优势再造的决心与魄力:瞄准层次低、质效差、污染排放重等制约产业发展的沉疴痼疾,累计开展两轮化工企业评级,对化工企业进行无缝隙、拉网式“诊疗”;在此基础上接续实施发展壮大一批、整改提升一批、关闭淘汰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对不同企业分类施策,推动山东化工产业安全绿色、集约集聚、高端高效发展。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但重大产能调整必然涉及为数众多的企业和员工,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好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在政策体系上通盘考虑。以炼化产能调整为例,专门组建230亿元的产能置换基金用于炼油产能整合转移补偿,统筹解决企业转型、员工安置、金融风险等问题。旧的门堵上,新的门打开——依托置换出的新产能,不仅能构建竞争新优势,也在进一步助推中小地炼产能整合转移。

截至去年底,山东累计整合转移炼化产能1176万吨、压减焦炭产能1506万吨、压减斜交胎产能1732万条标准胎……原有的199家化工园区有序退出至84家,成为山东化工产业链拉长和稳固的主战场。其中,产值过百亿元的化工园区达到27家,园区产值占行业产值比重超过70%,齐鲁化学工业园、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等5家园区入围2020中国化工园区30强。

“山东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中,在全国率先推出园区认定等不少创新做法,一些特色做法还为之后加强整个产业源头治理、系统梳理和精准管理打下基础。”孙京军介绍,比如安全环保综合监管一体化平台,这是山东园区认定中的一票否决项,依托于此,全国首家省级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管理平台8月底建成并正式上线运行,以“一张图”形式打破部门、领域的信息孤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由此也有了新的重要载体。

‍锚定创新,练实高质量发展“内功”

一期传统炼化优化升级、二期产业延伸释放高端绿色化工新动能、三期产业协同打造高性能新材料产业……为实现从“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高特新材”的业务结构转变,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近几年已累计投资221亿元,明年项目将建成投产。

让这一重大转型战略部署从纸面真正落到现实,在于这家企业“改善今天、创新明天、研究后天、准备未来”的研发理念与能力。“我们抢抓新旧动能转换契机,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去年研发投入达到4.8亿元,目前是省内唯一具备小试-中试-工程设计-产业化应用全流程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的民营炼厂。”公司董事长栾波介绍。

对山东化工产业的发展来说,安全是前提,环保是关键,转型升级是核心,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山东与世界发达地区化工产业的差距主要就在高端领域。”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产业升级组组长刘梅生指出。在对差、小、散、乱、污企业有序关停,恢复正常市场秩序,为有实力的企业腾出成长空间的同时,山东在化工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冲着企业在创新中最“痛”、最“堵”的点使劲,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全行业树立重视研发的风气。

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链上的不同节点联结得越紧密,创新资源越能有效整合,创新动力活力越能充分释放。2019年以来,山东持续推动省内企业与中科院、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开展交流对接,让化工行业领军院所、高校的先进研究成果能优先在山东落地;一系列专场产学研对接活动调度征集企业130项关键技术需求,发布成果782项,达成70余项合作意向。

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汽车等化工下游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但抓住海外投资依然活跃甚至不少海外化工企业在扩大投资的契机,山东专门组织省内企业与日本化工企业开展“靶向”合作,尤其是帮助企业借由合作寻求检测方法、设备、工艺优化等方面的支持,一场对接会近两个小时时间里,超过30家企业相聚云端,就深化互利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创新的步子迈不迈得开、迈得快不快,关键在人。山东省科协牵头组织近百位知名专家形成联合科研团队,历时近一年,对包括高端化工在内的“十强”产业开展产业人才发展研究,绘制重点产业人才图谱。针对调研所揭示的化工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与产业结构匹配性不强等问题,专门编制《山东省化工产业人才开发路线图(2019-2023年)》,动态调整企业人才需求清单,大力招引培育高端化工产业创新型领军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应用型技术人才,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产业聚集。

在郯城化工产业园区,安全、环保、应急、经济和能源已实现一体化综合管控、综合运营态势一屏掌握,借此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提升了50%,人工投入降低了45%,应急指挥效率也提升了50%。这是来自卡奥斯COSMOPlat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其他产业的最新技术成果也在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加快引进、落地生效,为转型升级提供智慧动能:目前,山东覆盖炼化、焦化、橡胶、氯碱、化肥、日化、涂料、农药、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等10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化改造提升方案及化工园区“10+1”智能化改造诊断评估指标体系已编制完成,专家团队正深入企业开展现场诊断评估,“一企一策”“一园一策”“一业一策”指导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进一步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

沿链聚合,产业链蓝图绘就未来可期

“变化太大了。就拿招商说,以前是‘园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现在,各园区在考量山东产业大布局的前提下,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方式持续优化调整布局结构。企业想进来,首先技术得先进,同时还得补充园区内循环产业链,或者能够协同周边地区补全产业链。”随着跟各地化工园区交流越来越深入,卡奥斯化工行业生态赋能平台负责人康健直接感受着这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

康健最近也更忙了:海尔卡奥斯牵头,联合中国中化蓝星智云、华为、浙江中控、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亿云信息等企业及机构,依托山东省级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管理平台,要梳理出山东化工当前的产业链情况。“目前重点企业的核心产品和产能刚梳理完,接下来还有大量工作,借此要摸清当前上下游匹配关系是否合理,下一步又如何开展针对性补链延链建链等。”康健透露。

经过几年的调整、提升,山东化工产业进入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山东已形成炼化、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七大板块产业体系,但只有产业链条完整、形成产业集群,产业才能蓬勃发展。尤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极端重要性。今年4月,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召开全省高端化工产业链发展座谈会,高端化工产业链合作机制正式成立。

“产业前景如何、耦合发展需求如何等,这些企业最清楚,我们充分尊重企业主体地位,让龙头企业先出思路。”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炼油化工组组长徐洪介绍。经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充分沟通和综合评估,山东最终梳理确定了煤基化工、氟材料、聚氨酯、尼龙、电子化学品等10条高端化工产业链,并优选25家企业作为“链主”企业,吸收配套企业40家、高校12家、科研院所9家、协会(联盟)23家加入合作机制,促进产业上下游交流融通。

据介绍,目前高端化工10条产业链中,列入项目库的项目共有200个,总投资4664亿元。“按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梳理的优势环节和短板弱项,我们积极与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科研院所进行沟通,共同谋划了17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徐洪透露。比如,1,4-丁二醇(BDO)在电子化学品和可降解塑料PBAT中应用广泛,但目前山东省内仅东营胜利中亚化工有限公司具有1.5万吨的产能,远不能满足省内电子化学品原料供应需求,基于此,山东正谋划在丁烯产业链中新增BDO产品产能,目前济宁荣信化工和滨州裕能已计划新上BDO项目。

按照《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行动计划(2021-2022)》,山东将采用资金奖补、经验推广、优先推荐等方式,推动万华化学、东明石化、鲁西化工等企业强化基础优势,打造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同时,以园区为主体,梳理培育1-2条园区主导产业链,引领一批产品关联度高、上下游供需紧密的配套企业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动能转换不可能一蹴而就。当下,山东化工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但未来几年任务依然艰巨。”山东化工研究院院长冯维春表示,当前山东化工产业新布局初步形成,接下来,就是要按照产业链、产业集群思路做好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用科技创新支撑更多劣势产能向优势产能转变,真正建立起山东化工安全、绿色、高效的发展新优势。

“顶梁柱”顶得住,化工产业稳步竞高端!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刘海军:

新旧动能转换意在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发展路径变革、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从单纯追求速度到更多追求质量的转变。这几年,华鲁恒升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启动总投资近百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组合项目,这些项目成为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固碳增值、降碳提效的重要平台,带动企业有效抵御市场变化和疫情冲击,穿越经济景气周期,保持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

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车成聚:

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重要内容。齐翔腾达坚持紧盯前沿、沿链发展,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延伸碳四产业链,做强碳三产业链,持续向高端走、向深里做,不断巩固规模、质量和成本优势,着力培育甲乙酮、顺酐、MMA、丁腈胶乳和异壬醇5个世界冠军产品,同时对标国际先进企业,加快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努力打造千亿级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军:

一诺威一直在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产品结构,各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对此提供着有力支撑。主要产品聚酯多元醇纵向拉伸产业链、横向拓宽产品种类,形成了以自产自用为主、外销服务为辅的经营模式;临淄齐鲁化学园区一诺威新材料20万吨特种聚醚、30万吨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下游衍生物项目,着眼产业链补链、强链,将具备全系列全品类产品供货能力,极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成为集团“十四五”持续有力的增长点。

“顶梁柱”顶得住,化工产业稳步竞高端!

山东化工研究院院长冯维春:

以化工园区优化提升为抓手,近年来,山东化工产业下大力气、用真功夫解决散乱污等问题,为产业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企业安全、环保意识发生明显变化,靠技术建立竞争优势、以科技创新支撑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识。

化工产业是技术创新和新材料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从世界发达经济体大多有强大的化工产业这点看,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争取主动、强化竞争优势,离不开高端化工产业从有向好加速迈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安全、环境等问题,技术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而好技术要“顶天立地”,既瞄准产业前沿,还得解决实际问题。山东化工产业要在科技创新上继续下功夫,创造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并且瞄准中试等科技创新关键环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速科技资源优势向现实生产力优势转化。

目前,山东化工产业链条流程短、园区产业趋同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已确定的10条高端化工重点产业链,要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推动产业链纵向深入融合发展。一方面是聚焦关系产业安全的重点领域、关键节点着重补齐补强,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另一方面,也要聚焦优势产业领域,持续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带动增强全产业链优势。

“顶梁柱”顶得住,化工产业稳步竞高端!

当高质量发展成为“习惯”

□ 大众日报记者 付玉婷

新旧动能迭代更新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只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收获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力量。

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近四年来,山东化工产业在高端、绿色、集约、集聚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而最让人为之一振的,是在采访中感受到的高质量发展的“习惯”。

行业低迷,有些企业大幅亏损、入不敷出时,华鲁恒升仍能过得很“体面”。秘诀在于,企业从不过度关注营业收入、增长速度等指标,而是始终专注主业、精强主业:仅近几年,围绕洁净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的“一头多线”产业布局,华鲁恒升就实施了30多个项目,壮大企业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巩固技术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认知和理解,让企业不断在技术进步中增强实力,在快速成长中提升行业地位。

鲁北化工,一家以复合肥起家的企业,自建厂就锚定“变废为宝”:从一个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始,逐步实现以磷铵-硫酸-水泥及锂电池材料联产、海水梯级综合利用、盐-碱-电-铝联产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核心的鲁北生态工业模式。传统印象中,化工这类行业是“周期股”,但这家企业,把自己做成了不断有新利润增长点的“成长股”。

经过几年的新旧动能转换,如今的山东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正在越来越多企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这样一种“习惯”十分宝贵。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坚持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接连变革,山东化工产业就能屹立于激流而不倒,成为永远的朝阳产业。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付玉婷 编辑 蒋兴坤 蔡明亮 刘春德)

TAG: 无标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