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全球甲烷追踪2022”:全球能源部门甲烷排放被低估
国际能源署(IEA)2月23日发布了“全球甲烷追踪(Global Methane Tracker)2022”。其中 首次包括了煤炭部门的排放,为能源部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排放估算体系。
迅速、持续地减少甲烷排放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对于限制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至关重要。根据IPCC的报告,目前大气中的甲烷浓度位于至少8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甲烷对迄今观察到的全球变暖贡献程度为30%左右。
IEA最新综合评估数据表明,2021年全球甲烷年排放量约为5.8亿吨。其中约40%来自自然源排放,其余60%来自人类活动。全球能源部门甲烷排放约占人为甲烷排放总量的40%,仅次于农业。
图 2021年全球甲烷排放源
据IEA估计,2021年全球能源部门甲烷排放约为1.35亿吨,比2020年增长近5%。在1.35亿吨中,约4200万吨来自煤炭,4100万吨来自石油,3900万吨来自天然气,900万吨来自生物质能源的不完全燃烧(主要发生在木材和其他固体生物质被用作传统炊事燃料时),400万吨来自终端设备的泄漏。
新监测技术增加透明度
全球能源部门甲烷排放被大幅低估
报告指出,卫星是提高甲烷排放源透明度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大规模泄漏。对判断中东、北非、中亚和美国(包括美国主要的页岩产地)等地大型甲烷泄漏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卫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卫星能够观测到的地区正在增加,但是它们的覆盖范围依然远远不够完整:现有卫星不能对地球的赤道地区、北部地区和海上作业进行测量。因此其他测量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最佳的做法是将卫星测量、无人机和其他空中监测、地面监测、以及连续监测设备结合起来。
IEA称,其甲烷排放估算是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测量活动(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监测),该数据大大高于官方数据显示的情况。随着越来越多的测量数据被获得,几乎所有的国家排放清单都低估了排放量。而且,单个的油气生产盆地、油气田和设备所声称的排放量也往往低于采用全面的监测和测量系统后观测到的排放量。根据IEA的分析,全球能源部门甲烷排放比各国政府提交的数据高70%左右。想要更好地了解甲烷排放源从而进行全面的甲烷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图 UNFCCC和IEA全球分区域能源相关甲烷排放对比
天然气价格上涨
为甲烷减排提供了“压倒性”理由
在当前天然气供需紧张和价格波动的背景下,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的泄漏问题更加引人注目。2021年化石燃料行业泄漏的甲烷,如果被收集和销售,将为市场额外提供18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一数量同欧洲电力部门消费的天然气量相当,而这足以缓解当前的价格压力。
IEA称,当前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为采取强有力的甲烷减排措施提供了一个“压倒性”的理由(make an overwhelming case)。最具成本效益的甲烷减排机会在能源部门,特别是油气行业。由于最近天然气价格上涨,按照2021年的价格,几乎所有的全球油气行业甲烷减排措施都可以在没有净成本的情况下实施。在当前背景下,减排成本、企业声誉和环境等因素取得高度一致,这促使油气行业带头进行甲烷减排。具有前瞻性的公司需要超越之前的排放强度目标,并应采取对甲烷排放的零容忍措施。
油气行业
甲烷排放强度改善空间巨大
油气行业甲烷排放强度(每单位产量的排放)差别非常大。表现最好的国家比最差的国家要好100多倍。其中,挪威和荷兰排放强度最低,沙特和阿联酋的排放强度也较低,土库曼斯坦和委内瑞拉的排放强度最高。IEA认为,如果所有油气生产国在甲烷减排强度方面都能达到挪威的水平,全球油气行业甲烷排放将下降90%以上。
图 部分油气生产国甲烷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
多措并举
可促使国际油气贸易涉及的甲烷排放大幅削减
IEA认为,油气进口国可以通过各种行动,包括外交、激励措施、技术和机构支持以及贸易措施,鼓励其贸易伙伴进行减排。具体措施包括融资工具、排放证书、低排放强度天然气的价格溢价、最低排放强度标准和边境调节机制。如果坚定支持甲烷减排的国家将其贸易伙伴纳入其中,这将使全球油气行业甲烷排放减少1000万吨以上,比仅通过国内行动实现的减排量提高约50%。
图 2020年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口油气甲烷排放
IEA“全球甲烷追踪2022”还强调了全球甲烷承诺的重要性。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参与了该承诺,这些国家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的45%。而全球甲烷承诺还需要转化为国家层面的行动。
包括甲烷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2月28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与脆弱性》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将自然和人类系统推至适应能力的边缘,且未来气候风险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难以管理。因此,尽早对甲烷采取行动已经迫在眉睫。
编译:
EDF美国环保协会项目主管冉泽
政策与法律组研究助理张瀛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