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网站首页新闻资讯
中行原油宝爆仓致投资者巨亏百万,谁是“负油价”的罪魁祸首?
由于油价已跌至负值,做多客户已事实上全部爆仓。更有微博网友爆料,称已收到银行短信,不仅所有投资额都打了水漂,还被要求“倒赔银行3倍保证金”。
由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所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在继续。这一次,轮到了原油市场。
美国时间周一,5月WTI原油期货收报-37.63美元/桶,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周二,国际油价再度重挫,6月份交割的美油合约盘中一度下跌近70%,最低跌破7美元/桶,期间触发三次熔断。当天WTI 6月原油期货结算价收报11.57美元/桶,跌幅43.37%,创1999年2月以来新低。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原油期货市场当然无法幸免。22日,国内原油期货主力合约开盘跌停,油气基金集体高空跳水,更有原油ETF盘中暴跌47%。
22日午间更有消息称,有部分通过中行“原油宝”产品抄底并持有至今的投资者,在此次油价暴跌事件中遭受重创。由于油价已跌至负值,做多客户已事实上全部爆仓。更有微博网友爆料,称已收到银行短信,不仅所有投资额都打了水漂,还被要求“倒赔银行3倍保证金”。
4月22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开回应称:经审慎确认,美国时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货合约CME官方结算价-37.63美元/桶为有效价格,而原油宝产品将于4月22日起暂停新开仓。
同日晚间,中国银行关于原油宝业务情况进行了说明,中行表示,原油宝产品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类似期货交易的操作,按照协议约定,合约到期时会在合约到期处理日,依照客户事先指定的方式,进行移仓或到期轧差处理。
与此同时,因原油宝倒贴事件,中行某市分行领导已被监管约谈。
“原油宝”为何爆了?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油价一直持续走低,这让一部分投资者产生了“有机会抄底”的想法。但今天,这部分人应该已“悔不当初”。
20日,美国5月WTI原油期货盘中重挫至最低-40.32美元/桶,最终收报-37.63美元/桶,为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21日,国际油价再次闪崩,美国WTI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一度暴跌近65%,最低报6.47美元/桶,创1988年以来新低,最终收于13.15美元/桶,跌幅为35.63%;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一度暴跌超30%,最低报17.51美元/桶,创2004年以来新低,收盘时跌幅收窄至23.74%,报19.50美元/桶,未能收复20美元关口。
原油价格的剧烈波动,给早早就把原油产品“买爆”的“抄底”投资者带来了灾难。而中国银行推出的“原油宝”,就是其中一款产品。
中国银行官网显示,原油宝是指中国银行面向个人客户发行的挂钩境内外原油期货合约的交易产品,按照报价参考对象不同,包括美国原油产品和英国原油产品。
其中,美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WTI原油期货合约”,英国原油对应的基准标的为“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并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币(CNY)计价。
若想投资“原油宝”,个人客户需在中国银行开立相应综合保证金账户,签订协议并存入足额保证金后,即可自主选择做多与做空双向原油交易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被集中清理的原油现货等产品相比,原油宝本身不具备杠杆属性。中国银行亦曾强调:“原油宝采用保证金交易形式,暂不提供杠杆,可以进行多空操作。”
然而,在油价已跌至负值的“超常规非正常”情况下,即便没有杠杆效应,投资者也会出现“爆仓”,需要向经纪机构追加“保证金”,也就是本金全部损失后,可能还得倒贴。
图/原油宝产品介绍
显然,油价暴跌是导致“原油宝”投资者巨亏的最直接原因。不过,一些投资者也质疑,中行未能及时“转期、平仓”,在客观上为投资者造成了更大损失。
据了解,目前我国个大银行平台所开设的所谓“现货原油交易”,实际上是紧跟国际期货价格的“纸原油”产品,并非实物交易。为了防范合约最后一个交易日发生的非理性波动风险,各大银行平台大多将“纸期货”的交易日期设置在国际期货合约到期前的一周或10天左右。
在这次“原油危机”中,工行、建行、民生等银行都早在一周前就为客户完成了移仓,使其投资者躲过了“爆仓”之危。
投资者还提出,中行应该按照4月20日22点停止交易的时间节点的报价11.7美元结算,而不应该按照收盘最低价-37.63美元结算。有投资者表示:当天22点至22:00至2:30,自己想平仓但发现所有用户都无法操控。他同时质疑:“按照规定,保证金低于20%应自动斩仓,怎么现在不只没有平仓,反而要赔钱?
部分投资者与银行客服的对话截图也显示,银行客服确实有回复称:“正常情况下,当保证金低于20%时,将自动强制平仓。”
据部分“原油宝”投资人的亏损情况可谓惨烈,有人投入七十万“抄底”但全部赔光,目前反倒欠银行一百多万,部分投资者已在商讨进行集体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
为何会出现“负油价”?还将持续多久?
WTI原油期货跌至负值以后,一个段子开始在网上流传:
今天去加油站,我一脸傲气地说:“加满”。加满后服务员毕恭毕敬地说:“给您的300元钱,先生一路平安!”
好笑归好笑,但其实,期货和实物原油还是不一样的,期货跌为负值,不代表实物原油也需要“倒贴”。
原油期货体现的是原油的“金融属性”,交易员买原油期货,并不像汽车、飞机一样真正的需要石油,而只是想从差价中获取利益。原油期货跌破0元,意味着市场对石油投资价值的“极不看好”,与此同时,实物原油的价格其实也已十分低廉。
油有多便宜?当我们形容一样东西“价格便宜”,我们往往喜欢说它是“白菜价”。但对如今的原油市场来说,“白菜价”都已成为了一种奢望。
让我们来对比一下:
国际原油价格的测算,通常以桶为单位,以世界平均比重阿拉伯34度轻质原油为基准计算,每桶原油容积约等于159升,每吨原油为7.33桶。按照1桶原油=159升=6.47美元换算,1桶原油的价格大约为45.78元人民币(汇率1美元=7.0752元人民币),1吨原油(7.33桶)的价格约为335.58元人民币。
而北京新发地市场21日大白菜均价为2.7元/公斤,每吨大白菜的价格为2700元;
普通瓶装矿泉水一般是1瓶0.55升,按2元/瓶计算,1桶矿泉水(159升)的价格为578元人民币。
结果很明显:大白菜和矿泉水的价格都比原油要贵很多,用买一吨矿泉水的钱,可以买1.7吨石油,而买一吨大白菜的价钱,可以买8吨石油。
原油价格的持续下跌,罪魁祸首就是新冠肺炎这只“黑天鹅”。在疫情的影响下,全球旅游、航空、交通运输业陷入停滞,而它们又是原油的最大需求者和买家。人人都宅在家里,没有了出行需求,石油的市场空间自然会急剧萎缩。与此同时,美国的生产商又没有及时根据新冠病毒导致的需求暴跌做出调整,挤占了库存容量,导致原油供需失衡,价格下跌。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沙特、美国几大主要产油国又站在各自立场上,无法达成有效的减产协定,这使得油价进一步跌入深渊。今年3月,沙特和俄罗斯进行的石油减产协议谈判失败,而后宣布大幅调低油价并提高产量,引发布伦特原油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价格跌破25美元每桶。
直到4月12日晚间,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才在电视电话会议中达成一项历史性减产协议,首次总计将减产970万桶/日,约为新冠疫情前市场需求的10%。但略低于最初计划的1000万桶/日规模。
然而,减产协议出台后,油价在此后一周内仍进一步下跌了20%多。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是由于“减产协定的达成过程太过艰难且不及预期,参与国家多、协调难度大,让市场投资者也看不到太多希望”。
此次原油期货跌入负值空间,一方面受到以上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也是由于5月份合约即将到期,交易员面临着“在没有库容的情况下购入实物原油”的局面。为了避免更大的风险,很多交易员被迫仓促平仓。
对于未来的油价走势,机构大多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就是原油供应过度的情况,似乎短期内无法得到改善。
标普全球普氏估计,全球原油、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的潜在储存能力为14亿桶,其中陆地储存能力约为10亿桶,海上储存能力约为4亿桶。但本月底,储量就将达到13亿桶。
中信期货研究团队也指出,若以当前的速度累库,不考虑管道/铁路/水运等运输中的库存,美国的库欣库存将在四周后填满,四个月后填满商业库存,五个月填满战略储备库存。
道富环球此前表示,只有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成重大协议,才能缓解库存危机、改变当前的形势,否则油价仍将反复波动并维持低水平,但这种协议似乎极不可能。
全球评级机构穆迪认为,由于全球许多主要经济体预计将陷入衰退,油价在2020年也将继续面临下行风险。在石油产品需求出现复苏迹象之前,不要指望油价会开始回升,未来经济以及石油产品需求复苏的时间仍不确定。
一个月后,原油期货6月合约也将到期了,我们还会继续见证历史吗?
当下,原油衍生金融产品波涛汹涌的行情走势,令人应接不暇,但与原油百年历程中那些载入史册的价格事件相比,只能算是“小插曲”。
来自东方的技术,开启了西方的石油文明
什么是原油?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原油经炼制加工可以获得各种燃料油、溶剂油、润滑油、润滑脂、石蜡、沥青以及液化气、芳烃等产品,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原料和化工产品。
石油,作为工业原料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全球各地人们对原油的开采和使用,却可以追溯更长的历史。据相关史料记载,古埃及、古印度人曾使用石油作燃料,把沥青(原油蒸馏或燃烧后的残渣)用于建筑防水;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把石油当作“万能药”使用;在中国,“石油”一词首次在宋朝《梦溪笔谈》中出现并沿用至今。
在现代社会,石油作为全球最基础的能源来源,维持着现代文明社会的高速运转。但一开始,现代石油工业起源于人们对夜间照明的需求,主要产品是灯用煤油,汽油因没有用途而被当废料抛弃。
1846年,加拿大人亚伯拉罕·格斯纳在美国申请了煤制备“煤油”的专利,之后改进为从石油蒸馏提取,价格更低廉,用于夜间照明没有异味。在此之前,人们普遍采用动植物油用于照明,缺陷在于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难闻的气味。
煤油需求的增长开始了寻找新石油来源的竞赛,尤其是在美国,进而催生了现代石油工业的雏形。
1859年,美国人艾德温·德雷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的石油溪旁钻出美国第一口油井,掀起全美寻找和开采石油的热潮,标志着人类石油时代的开始。
开采石油所需的钻井技术,很早之前就被发明出来,且起源于中国,人们把钻井技术用于井盐生产,其钻探深度能达数百米,甚至超过千米。这一技术在近代被欧洲人引进,后来又传入美国。艾德温·德雷克正是采用了这一技术,成功开采出了他们的第一滴石油。
现如今,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其衍生产品广泛用于能源、高分子材料、纺织服装、机械等工业各个领域。自16世纪开始,石油作为主要通货链接欧亚美三洲贸往来,是当之无愧的全球贸易 “商品之王”。
标准石油公司王朝与石油“七姊妹”的黄金年代
在美国,艾德温·德雷克开采出石油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全国的投机分子蜂拥而至。很快,宾夕法尼亚州产油的地区就被大大小小的钻井架插满,出产原油多到装不下。在充分满足国内市场之后,美国人还将其出口到欧洲,赚取了不少外汇。
石油界的传奇人物约翰·D·洛克菲勒(左)
涌进宾夕法尼亚州的人群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叫洛克菲勒。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控制石油产业的人,就是约翰·D·洛克菲勒。
由于大量的开采,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石油产量短时间内飞速上升。市场规律告诉我们,某一样商品,当其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会出现相应的下降。1865-1870年,美国练出的煤油是当时需求量的3倍多,石油价格暴跌至0.48美元,“水比油贵”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当时的产油区,美国的石油业陷入了全面萧条期。
就在此时,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借机兼并不景气的同行,不到20年的时间内,标准石油公司发展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的石油巨头。到1904年,世界上91%的产油与85%的煤油销售都由标准石油控制。
花无百日红,标准石油公司最终因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点燃了美国社会的怒火。1911年,在所有参众两院议员出席下的情况下,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标准石油公司在6个月内解散,由一家解体成38家各自独立的地区性石油公司。标准石油公司解体出来的公司包括: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等,直到现在,这些公司在石油行业,依旧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世纪到来之际,爱迪生改良后的电灯将石油扫出了照明界,但内燃机和汽车的发明,为这种黑色的液体带来了更为巨大的市场。标准石油公司解体解体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石油巨头们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进入20世纪,石油的用途更加多元化,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把石油推上了无以复加的战略地位。各国间的军备竞赛,客观上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各主要工业国家,大部分国家预算被用于国防,船舶、大炮和步枪的建造刺激钢铁和机械工业需求,进而带动煤炭和原油需求上升。
供给端方面,由于石油的重要地位上升,油田的开发热潮蔓延至全球,俄罗斯、南美、中东等地陆续发现大型油矿。石油生产格局逐渐由美国一家独大,转变为美国、苏联、中东、委内瑞拉的多元竞争格局。
最终,全世界出现多家与标准石油公司(拆分后)实力相当的石油企业,分别是埃克森(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美孚(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壳牌、英国石油、海湾石油、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德士古。人们习惯将其称为石油“七姊妹”。据统计,1950年“七姊妹”巅峰时期,垄断了全球石油市场98.3%的产油量。
事实上,在石油“七姐妹”的黄金时代里,油价并不是很高,即便因为战争等因素的影响,偶尔有所波动,也完全在工业社会的承受范围之内。暴利的来源主要在于中东石油开采难度太低,同时期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石油开采成本高达两美元一桶,中东则不到30美分。
从油价走势看,“七姊妹”时期,石油价格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工业和军事需求。一战前,石油价格随着工业和军事需求增加而持续上扬;战后短暂恢复期,石油需求旺盛,价格短暂上扬。之后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大萧条时期(1929年-1933年)石油价格跌入谷底。二战期间油价走势基本是一战的复制。二战前油价紧俏,油价上涨;二战期间油价下滑;恢复期,欧洲灾后重建需求短暂推升油价。
中东产油国的崛起 过山车的石油价格
时间推进到20世纪50年代,时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石油市场逐渐供大于求,国际大石油公司(主要是“七姊妹”)为了争夺市场,开始了价格战。1948-1960年之间,原油的价格一直在17-19美元之间徘徊;1960-1972年,原油价格从19美元下跌至14美元左右
价格战的背后,实则是石油“七姐妹”控制力的削弱。随着石油史的演进,越来越多的新兴石油公司崛起于“七姊妹”圈子之外,这是一群不理会老一套规矩的新玩家,他们四处寻找机会,签订回报丰厚的合同,大打价格战,向“七姊妹”发起连续的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熄灭后,中东地区哪些被勘探出来大型油田,基本都落入这七家巨型跨国公司掌中。东起埃及、西到伊朗,面积七百多万平方公里。大片土地被以诸如“五十年”“一百年”的租让协议之方式收入囊中。
但有些地方,是“七姊妹”触碰不到的区域。比如当时的苏联,那里拥有令人震惊的石油储量,为了换取外汇,大量的流入到西方国家。
为应对廉价石油的冲击,“七姊妹”不得不主动削减标价,这也触动了与之捆绑的产油国利益。
产油国的石油官员,大多有英美留学背景,谙熟西方那一套游戏规则。彼时,美国有一个机构名叫德克萨斯铁路委员会,长期行使着美国国内石油产量调控器的作用。受此启发,委内瑞拉一位名叫阿方索的石油官员,提议仿照该模式,创建一个产油国组成的委员会,利用各自的石油资源,从“七姐妹”等西方石油公司手中夺回决定市场的主动权。这就是后来威震一时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
OPEC成立于1960年,最初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五个成员国。目前该组织拥有14个成员国,覆盖中东、非洲、南美洲主要产油国,2018年OPEC成员国已探明原油储量约占全球的70%。
但OPEC成立之初,各成员国之间斗争不断,以“七姊妹”为首的西方石油公司,依然牢牢统治着石油世界。
时间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局面开始发生变动。在新兴的产油国利比亚,卡扎菲通过政变获得国家控制权,习惯派军官带枪前去进行商业谈判。紧接着,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纷纷要求与“七姊妹”控制的石油公司实行合营,其实也就是以极低价格或者干脆不给钱,强行获得股份。面对产油国这些举动,曾经强势支持“七姊妹”等公司的英美政府突然失去了声音。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OPEC国家沙特、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爆发战争,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为了对抗,OPEC成员国通过减产、禁运石油的方式,借机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宣布将油价从每桶3.01美元提高到5.11美元,巨大的供应缺口导致西方国家的油价暴涨到了每桶20多美元。
战后西方的经济,是以每桶不到两美元的廉价石油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油价如此暴涨,如何吃得消?结果就是当欧佩克的石油战耗时三个多月结束之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也没有立即走出阴影,衰颓、萧条、低迷成了主题,省油的日本丰田、本田汽车也就是于此时成功打入了欧美市场。
经此一役,OPEC完全掌握了国际石油市场定价权,并从石油大公司手中拿回本国石油开发权。至此,持续30年的战后石油秩序完全改变,形成了OPEC代表的产油国、从事石油炼化分销业务的国际石油公司、以及石油消费国相互制约的石油贸易格局。
令西方国家意想不到的是,仅仅数年之后,主要产油国伊朗国内政局的变动和“两伊战争”的爆发,再次推动了油价的暴涨。1980年,国际现货油价一度超过40美元/桶。
高油价迫使世界各国缩减石油用量,1981年油价冲高回落,期间OPEC试图通过减产保价,但都以失败告终,油价于1986年跌至谷底14.43美元/桶。
进入21世纪之后,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下,需求侧因素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于短期油价的影响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大量机构投资者运用石油期货交易来对冲股票等其他市场的投资风险,加剧了石油价格的波动。
在旺盛需求和金融交易的共同推动下,石油价格首次因为非战争因素大幅上扬,从2000年的30美元/桶一路上升到了2008年7月金融危机之前的144美元/桶。金融危机后再次推升至111美元/桶。
连续多年的高油价“喂肥”了中东,但由此带来的生产成本高等逐渐显现出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出现下滑,高油价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
美国的页岩油革命,给国际高油价带来了致命一击。2011年-2018年美国原油产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91%,跃居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美国原油出口禁令被解除,油价开始下跌死亡模式,一路向下,短短8个月时间,从104美元下跌到30美元。
美国自身在原油供给端的话语权增强,使其对OPEC地区原油供应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与此同时,国际原油市场,以OPEC产量为单一解释变量,对油价的解释度越来越低。从绝对数来看,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OPEC 100万桶/日的产量减少可以导致约14.4美元/桶的油价上涨。而将时间拉长至2019年9月后,OPEC每100万桶/日的产量减少则只能导致油价上涨约11.8美元/桶。
来源:财经
上一篇:油价暴跌,谁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