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拟在建项目网站首页拟在建项目
中油工程建设公司首个国内整体预制海外管廊钢结构模块顺利发运
7月27日,由第七建设公司承建的中东地区公司伊拉克马季努酸气处理项目8个共计280吨管廊钢结构模块完成预制,在天津新港装船出海,标志着公司首个国内整体预制海外管廊钢结构模块顺利发运。
中东地区公司秉承公司加大工厂预制深度、提高产品成撬比例的理念,在马季努酸气处理项目中,增加了管廊钢结构模块化模式。
第七建设公司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甄超慧介绍:“项目从设计到发运,既有管理方面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又有设计、采购、制造、运输等环节的有效融合。”
设计先行
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马季努酸气处理项目2021年12月启动后,第七建设公司积极发挥设计龙头作用,将问题解决在前端,通过设计优化降低项目成本,为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和防范,从源头上保证模块产品质量。
根据设计单位西南分公司提供的输入条件,完成钢结构节点计算及加工设计工作,其中,项目设计节点采用国际节点计算RAM Connection 和建模软件TEKLA,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减少制造过程中的返工;采用管道软件(Spoolgen)进行单线图、管段图设计,缩短了加工制造的流程、降低了项目成本,确保了管线预制质量;克服了设计输入条件变更影响,按计划完成了设计文件及制造相关程序文件的报批工作,确保工期不受影响。
采购交叉
优化项目总体工期
确保采购工期是项目总体工期保障的关键。2021年11月中标后,考虑到春节期间订货困难,第七建设公司紧锣密鼓开展工作,两周内完成管廊钢结构的MTO,并提前启动采购程序,实现了年前订货、年后到货的节点目标,确保了工期节点,发挥了设计与采购交叉融合的优越性。同时,在详细设计阶段就启动大宗长周期材料采购,耐酸钢线、双相不锈钢等材料在详细设计阶段均已完成订货,大大缩短了项目制造工期。
精益求精
展现装备制造实力
项目启动前,第七建设公司提前成立项目组,对设计与制造进行交底,结合项目要求进行制造策划,将项目执行的难点和重点体现在策划方案中,确保项目制造过程全面受控。
“马季努酸气处理项目管廊钢结构模块制造具有两个难点,一是模块体积较大,需占用大片生产场地。二是模块内所有管线支架均为滑动管支架,无固定支架,且受包装尺寸限制,部分管线模块只有一个支架,包装固定困难。”项目组成员张博利介绍说。
针对这些难点,第七建设公司特别对模块生产区域进行了优化,在装备制造分公司内规划出一块专用场地进行制造,并为每条管线确定固定方式,保证加固质量。同时,为满足吊装要求,专门设计吊装平衡梁,确保吊装安全可靠。
苦练内功
炼就国际项目团队
马季努酸气处理项目作为国际高端项目,从设计和制造资料报批到第三方检验确认,业主对过程资料和产品质量管控都非常严格,对参建团队提出很高要求。
为此,第七建设公司严格遴选设计人员,要求参与该项目的人员不仅拥有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国际项目管理经验以及良好的英语口语和文字能力。项目开始后,项目组每天召开早会保持信息沟通,每周和业主召开一次生产协调会,确保项目所有过程环节都平稳受控,保证项目工期和质量。
“我们对过程管控程序进行了优化,包括焊接程序、防腐程序、包装运输方案和预组装方案等均经过项目团队的精心策划,确保满足国际项目管理要求,得到了业主和第三方代表高度认可。”项目组成员王硕介绍说。
模块发运
挑战国内运输限制
“国内运输常规尺寸是长17.5米、宽3米、高4米,本次发运的8个模块均大于超限运输尺寸,其中最大的长24米、宽5.5米、高4.8米。”第七建设公司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博介绍说。
为确保模块能如期到达港口,项目组提前和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发运报备,在导航护送车开路指引下,8个模块车7月27日早上8点准时达到港口,中午12点上船,实现港口车船直取与货物装运无缝衔接。
海外管廊钢结构模块国内整体预制发运在公司尚属首例,是将管廊钢结构和工艺管道在预制场内集成模块化施工的一次突破,为公司在疫情等不利条件下,探索了一条保障海外工程项目组织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