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级社助力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我国积极践行“双碳”目标,加速推进海洋工程领域绿色转型,作为中国船级社(CCS)面向南海海域地区的技术服务窗口,CCS深圳分社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先后完成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多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的认证检验工作,为海洋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积极贡献力量。
国内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
恩平15-1油田群位于深圳西南约200千米的珠江口盆地海域,其作为集高产、智能、低碳等特点为一体的现代化海上油田群,建有亚洲最大原油生产平台、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及我国首批大型无人智能平台等,可实现钻井、修井、台风无人生产、油气水综合处理、自主发电与电力组网、二氧化碳回注封存等多项功能,是我国迄今为止功能最齐全的海上油田群。
2023年5月,深圳分社完成国内首个海上百万吨级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恩平15-1中心平台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项目的检验工作。该项目将油田开发中伴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分离、加压至超临界状态,随后将其安全注入到南海珠江口800多米深的海底盆地储层中永久封存,预计封存二氧化碳总量将超过146万吨。目前该设备已累计安全运行超过1万小时。
此外,恩平油田群成功实现国内海上首次国产主机与透平机电力组网及推进伴生气有效利用,节约原油消耗近4000吨,形成集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数字化运营为一体的现代化海上智慧油田群。
华南地区首个陆岸终端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
华南地区首个陆岸终端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是“美丽中国”珠海实践重点项目之一,由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建设。2024年8月,深圳分社完成华南地区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回收利用项目(位于亚洲最大天然气陆岸处理终端高栏终端)的检验工作。
该项目通过回收离岸240至260公里的白云气田群7个气田产出天然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成食品级的液体二氧化碳产品,实现减少碳排放和提高经济效益双丰收。该项目建成年产能20万吨的二氧化碳生产装置,采用物理工艺处理二氧化碳,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压缩、脱硫、脱烃、干燥、提纯液化、储运等主要工艺流程和制氧、制冷等辅助工艺系统。
我国首个海上膜脱碳示范工程项目
2024年12月,我国首个海上膜脱碳示范工程项目——惠州32-5平台伴生气回收脱碳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全面建成投用。项目每年可回收伴生气超1800万立方米、封存二氧化碳6000吨,对于探索发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和海洋碳汇技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分社作为参与方完成该项目的检验工作,项目采用国产膜分离法,利用二氧化碳压缩机、伴生气预处理橇和膜分离橇,最大可能地将伴生气脱碳处理,并将脱碳后的伴生气输送到南海奋进FPSO(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燃烧发电。伴生气经脱碳处理分离出的富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加压后注入地层封存。该项目每年可回收伴生气超1800万立方米、封存二氧化碳6000吨。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我国海上油气田的环保技术树立了新的标杆,也为全球能源行业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CCS勇担船检国家队职责使命,通过持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优化服务质量,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