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为何被称“没一丝技术含量”

2020-05-18 15:44:07  浏览:2748  作者:管理员

最新统计表明,受疫情影响,山东地炼2月下旬平均开工负荷降至36.9%,创5年来新低。国内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商金联创的跟踪数据显示,山东40多家独立炼油企业中有八成降低了原油加工量,常减压开工率由1月初的70%以上持续下滑至2月下旬的不足40%。部分炼油企业被迫选择临时停工或提前检修,通过降负减产控制库存。多家炼油企业关停了催化、焦化或加氢装置,汽柴油产量迅速降低。

显然,山东地炼又遇到了一个坎。

不容易的发展经历

11.jpg

山东地炼,顾名思义,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山东是目前国内炼油企业最多的省份。山东地炼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多集中在东营、淄博、滨州等地市。最多时,山东地炼有上百家,现在约50家左右,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共1.3亿吨/年。原油加工能力300万吨/年(含)以下的企业20家;300万~500万吨/年(含)的企业11家;50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6家,年产能3660万吨。其中,作为山东最大的地炼企业,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年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吨。

山东地炼的历史,简单说来:屡战屡挫,屡挫屡战。

究其屡战屡挫的客观原因:

01没有油源保障

山东地炼多是依附于胜利油田等省内国有大油田起家的。1998年以前,大油田拥有原油自主支配权,有大油田吃的自然就有身边小兄弟吃的。但1998年“两桶油”改组后,国内油气资源由两大巨头垄断,其下属油田不再有自主调拨油源的权力。这样一来,山东地炼就失去了可靠而稳定的油源,生存问题一下子凸显出来。尽管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开了一些口子,甚至还允许一定的自主进口,但每年能够得到的油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山东地炼的胃口。油源问题始终卡着山东地炼的脖子。

据了解,目前,山东地炼的原料来源主要有3方面:

其一,国家计划内的配额原油,仅能满足相当于其总体加工能力的1/5;

其二,自亚洲、俄罗斯等地区进口质量较差的燃料油;

其三,收购分散于主要油田核心区之外的“散井”原油。

“商务部每年派发的‘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配额’少得就像从垄断企业牙缝中流下来的。”一位地炼企业老总说。而中石油、中石化每年统一配给地方炼厂的原油仅179万吨,与1.3亿吨的地炼生产能力相比,这点油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我们每年能拿到的原油也就十几万吨,而我们实际需要600万吨。”全国排前十、山东前三的山东京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这样说。为了能多得到点调拨油源,各家地炼企业各显神通,在山东和北京之间跑坏了无数辆车。说到这些,家家一声叹息。

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是山东知名地炼企业之一,2016年获得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批复的320万吨/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使用资质,是国内13家拥有自营原油进口资质的民营企业之一。而这320万吨原油依然远远满足不了该企业的需求,还得购买大量的燃料油另行加工以弥补不足。

业内一直有个玩笑,将地炼企业比喻为沿街乞讨的乞丐,始终低三下四地向两大集团争取油源,以勉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02时不时成为整顿的对象

尽管山东地炼都是工商登记、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但它们总成为经济领域“深化改革”的对象。连山东地炼自己都数不清经历了多少轮“清理整顿”,反正过几年就要来一回。而每次清理整顿的缘由都与“落后产能”有关。

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1月2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公安部、环保部等10部委发布通知,对炼油领域严重违法违规和失信行为开展专项治理。治理内容涉及违反相关产业政策,擅自开工新建、改建、扩建炼油装置;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成品油质量升级;已建成投用的炼油装置手续不全;在安全、环保、节能、质量、税收等方面受过行政处罚并未按时完成整改;违法收购、加工、代为销售被盗原油和石油产品等。对存在上述认定情形的200万吨/年以下落后产能企业,限期关停。

谁都明白,连油源都无法保障、时时要为生存而奔波的地炼企业,如何能在其他方面做得无可挑剔?

经历得多了,地炼企业也明白了,那就是,从一出生,“落后产能”的烙印就打上了。几万吨时你是落后产能,十几万吨时你还是落后产能,几十万吨时你仍旧是落后产能。只要你竞争不过两大集团,你就可以算作落后产能。如果你这个落后产能日子过得悲惨至极自行倒闭也就罢了,一旦你这个落后产能日子过得滋润起来,清理整顿就开始了。补办手续、停产整顿、收取罚款、直至移送司法机关。

不光彩的质量罚单

22.jpg

身处这样社会环境的山东地炼确实值得同情,但更需要反思。或者说,地炼企业的自身素质是造成屡战屡挫的关键。

山东地炼自身素质差在哪?山东省一位不护犊子的化工行业协会负责人说:“仍停留在简单的原油初加工,都属于高耗能产业,没有任何一丝高端化工的影子,这是地炼企业的共同特点。”

据了解,山东地炼用来加工的燃料油,不仅粘度高、硫含量高、倾点高,而且燃料油还含有钒、钠等有害成分。这种油加工过程仅经过简单的常压蒸馏以及催化裂化处理,环保、安全根本无从谈起。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勉强生产出90号汽油就不错了,科技含量根本无从谈起。部分地炼企业由于装置及技术落后,不仅污染严重而且耗能较大,油品质量根本达不到国家标准。

有业内人士透露,山东地炼工艺和环保投入普遍不到位。在过去的“国二”“国三”时代,为节约成本,部分地炼企业并没有高标准实施环保措施,瞒天过海,甚至一度“调油”盛行,即将芳烃加入低标号油品冒充高标号油品。有的企业在汽油中掺混价格低很多的醇类(甲醇价格仅相当于汽油的1/4~1/3),鱼目混珠、以次充好。

2017年,环保部通报中称,督察组抽查山东3个地市的4家炼化公司,发现这些炼化公司违规大量向物流运输企业销售普通柴油或其他高硫分燃油,替代车用柴油使用,导致当地污染严重。

2018年破产的地炼企业山东晨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被发现无硫磺回收装置。其延迟焦化、催化裂化、重交沥青装置产生的酸性废水、酸性气中含硫偏高造成工业异味。山东金诚重油化工有限公司等一些地炼企业甚至直接倾倒危险废物,令当地环境不堪重负。

山东济宁市市场监管局公示的2019年第二季度流通领域成品油质量抽检结果显示,山东地炼企业油品硫含量普遍严重超标。作为山东最大地炼企业,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供应给济宁能源销售有限公司0311加油站的车用柴油(VI),硫含量超标237.9倍。

据山东炼油化工协会一份内部文件显示,山东地方炼厂整体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偏低、一体化水平低、能耗大、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等问题。

而媒体吐槽山东地炼也是张口就来:产能布局分散、规模小、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产品结构单一、产品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可言。

不能缺的市场化改革

33.jpg

但作为一支力量,屡战屡挫的山东地炼就是打而不倒、困而不死。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地方政府。

这理所应当。资源在当地,当地自然要加以利用,所谓靠山吃山。再说,地炼企业是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创造GDP的功臣。在2019年山东百强企业中,共有35家化工企业上榜。而这35家化工企业中,仅石油加工企业就占了22家。除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外,其余21家都是地炼企业,包括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玉皇化工有限公司等。其中,山东东明石化集团纳税超过100亿;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人均纳税额1463.18万;而人均营收增幅最高的是排名第68位的山东齐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增幅达到218%,也是唯一一家人均营收增幅超过200%的企业。地炼企业不仅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也是解决当地人员就业问题的主力军。如果按20家地炼企业每家提供2200个岗位计算,地炼企业起码解决了44000人的就业吃饭问题。而实际上,仅山东东明石化集团一家,就解决了7000人的就业。

这就不难理解,为了帮助地炼企业尽早摆脱“落后产能”阴影,山东历届领导所表现出的宽宏大量和无微不至。

2014年年底,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地方炼化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安排得井井有条: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石脑油的综合利用及合成橡胶;山东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发展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恒源石化集团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烯烃裂解及芳烃深加工产业链;山东金诚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营华联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重点发展碳纤维、高品质针状焦;山东海科化工集团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与盐化工结合的特色产业……

2018年10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把山东地炼的明天安排得仔仔细细:力争到2022年,将300万吨及以下地炼炼油产能进行整合转移;到2025年,将500万吨及以下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集团企业和炼化一体的精细化工、绿色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世界级产业基地。

该方案还提出,在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和省政府公布的炼化产业集中度较高、产能较大的化工园区,规划建设3000万吨(新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同时,支持相关龙头企业牵头,按照国际一流水平,再规划建设3000万吨(替代)炼化一体化项目。

据近年来山东省内各地披露的信息,该省也有了千万吨级的规划。其中,东营市计划在河口区建设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为200万吨/年芳烃项目提供支持;中国能源工程集团在广饶县建设的中能产业园也包含了1500万吨/年炼油产能。而根据中国化工集团的规划,将把其收购的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拥有1500万吨/年炼油、百万吨级芳烃、百万吨级乙烯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一体化企业。此外,位于日照的山东岚桥集团有限公司也有1500万吨/年的大炼化规划。

今年2月12日,山东省政府《关于下达2020年省重大项目名单的通知》(鲁政字[2020]23号)公布了233个进入2020年山东省重大建设项目名单。列第一位的为烟台市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根据业已公示的资料,由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建设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拟建设20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2套15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配套聚乙烯、聚丙烯、芳烃等装置,参照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00万吨/年舟山炼油一体化项目投资额,预计投资近820亿元。

对于落后的地炼产能处理也有安排。山东省工信厅发布《关于2018年度山东省淘汰落后产能情况的公告》,名单中包括两家地炼企业,淘汰常减压等产能330万吨。而在此之前,11家规模小、装置落后的中小企业已退出转产,目前存量地炼企业规模均超过了200万吨/年。

今年2月11日,山东省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推进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推动山东省地炼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对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全省一盘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好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产品低端化、发展空间不足等突出问题,推动山东省地炼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园区化方向发展。

有识之士分析认为,山东地炼既是国内经济双轨制的产物,也是1998年“两桶油”改组后的“遗留问题”,更是国内能源领域改革的风向标。无论是中央压还是地方保,都不算给了山东地炼一个正常的发展通道,也无法判定山东地炼真实的竞争能力。只有加快改革,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山东地炼才能显现出令人信服的竞争力。到那时,山东地炼无论是发展壮大得能和两大巨头平起平坐称兄道弟,还是被淘汰出局消失殆尽,“化作了山脉”,都应该接受。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