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基础化学品何去何从?
近日,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化学专家Thorsten Bug博士在《中国化工报》上刊登了署名文章,详细阐述了德国化工领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德国化工行业的销售停滞不前,利润率不断下降。其他关键财务数据也表明,变革的压力越来越大。欧洲化学工业在全球市场份额的下降令人担忧。德国仍然是欧洲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但是,欧洲基础化学品的未来会怎样,会产生什么后果?
Thorsten Bug 博士,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化学工业领域专家
图片来源:GTAI/Illing Vossbeck
过去二十年来,全球化工市场发展迅速。全球销售额从2003年的16180亿欧元增至2023年的51950亿欧元,年均增长率为6%。
中国主导化工业务
然而,这些巨大的增长数字主要归功于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为 18%,其全球市场份额已从 5%(2003 年)增长到 43%(2023年)。这相当于 22380 亿欧元的营业额。相比之下,几年前还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化工市场似乎已被甩在了后面,2023年,其 5,850 亿欧元的市场份额将仅占中国化工市场的四分之一左右。
与所有其他老牌工业化地区一样,27 个欧盟国家的化工行业也在全球范围内失去了市场份额,从 2003 年的 33% 到2023 年的 13%,下降了约 60%, 尽管相对市场份额明显下降,但从 2003 年到 2023 年,欧洲化学工业仍实现了年均 1%的增长,而不受任何危机的影响。在此期间,欧盟化学品市场的营业额从5340 亿欧元增至 6550 亿欧元。
在欧盟 27 国中,德国化工行业多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的销售额约占欧洲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德国化工市场对外国投资(FDI)同样具有吸引力。全球最全面的外国直接投资数据库FDI Markets 的分析表明,2019-2023 年期间,欧盟的大部分外国化工投资都在德国实现。就出口额和在欧洲专利局的专利申请而言,德国化学工业同样取得了成功:在全球国家排名中均位居第三。
德国化工行业面临严重的销售危机
目前,德国化学工业与近几十年来的惊人增长相去甚远。虽然营业额在冠状病毒危机期间下降后,于 2022 年再次短暂增长至 2,020 亿欧元,但在 2023 年又明显下降至 1,670 亿欧元。预计 2024 年的销售额将与 2023 年相似,这也可以从产量几乎保持不变这一事实中推断出来。
处于十字路口的基础化学品
虽然 2024 年基础化学品的产量比 2023 年增加了 8%,但这并不能弥补前几年约 25% 的大幅下降。2024 年,聚合物和特种化学品等所有其他领域的产量将与2023 年基本持平。
基础化学品部门产量的下降似乎不是短期现象,因为自 2010 年代中期以来,该部门的产量一直在减少(图表)。这尤其体现在乙烯、丙烯和氯气的产量上,这些化学品在化工行业的价值创造中占有重要份额。自那时起,它们的产量分别下降了约四分之一。
2000 年、2005年、2010 年、2015 年、2020年和 2023 年德国基础化学品产量(单位:千吨)(从左到右)
自近期地缘政治挑战以来,能源密集型大型工厂尤其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2023 年,巴斯夫将关闭位于路德维希港总部的三家大型工厂(合成氨(年产能38 万吨)、甲醇(16.5 万吨)和三聚氰胺(5.1 万吨))。巴斯夫正通过美国加工厂中介机构 International Process Plants (IPP) 出售这些工厂。
这一发展也反映在基础化学品的投资活动中。在已公布的投资项目中,只有一项是英力士公司在马尔投资新建的年产量为 75 万吨的仲烯烃工厂,该工厂已于 2023 年投产。
另一方面,两家使用生物原料而非石化原料的新大型工厂也引人注目。一个是位于 Zeitz 的 CropEnergies 生产厂,每年利用生物乙醇生产 5.5 万吨醋酸乙酯,另一个是位于 Leuna 的 UPM 更大规模的新厂,每年利用榉木生产 22 万吨乙二醇(BioMEG)和丙二醇(BioPEG)。
尽管如此,包括自 2019 年我所发表上一篇文章以来较少的扩产投资在内,基础化学品投资在所有投资中的占比已从约三分之一降至十分之一。
特种化学品呈上升趋势
特种化学品领域的投资约占此处列出的所有投资的三分之二,其中大部分是扩张性投资。除了对食品补充剂行业使用的前体(醋酸酯、蛋氨酸)进行投资外,该领域还正在建设一家以生物原料为基础的新工厂。Verbio 公司正在比特费尔德(Bitterfeld)建设一家工厂,利用施罗克交叉甲基化反应从油菜籽甲酯中生产 9-癸烯酸甲酯(9-DAME)和 1-癸烯。
新的利润驱动力:电池和半导体
在特种化学品领域,目前最引人关注的增长市场是从内燃机向电池电动汽车(BEV)的交通转型,而这一转型源于欧盟的 “绿色交易”。仅在德国,2023年就有约 150 万辆 电池电动汽车(BEV) 新登记注册,比上一年多 50 万辆。不过,这只占所有新注册车辆的18%。即使有这些强劲的增长数字,德国的 BEV 汽车保有量目前也仅占约5000 万辆汽车总保有量的 3%左右。根据德国政府的计划,到2030 年,BEV 的数量将增加到 1500 万辆,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增长市场。
化工行业已经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系列产品,如粘合剂和塑料。作为个人交通电气化的一部分,目前正在增加用于电池生产的各种阳极和阴极材料以及电解质。
这种发展也对投资活动产生了延迟效应。例如,巴斯夫(BASF)已于 2023 年在施瓦茨海德(Schwarzheide)投产了一家以镍、锰和钴(NMC)为基础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厂。此外,AMG Lithium 公司已建成欧洲首家年产 2 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的大型工厂,并已投入运营,投资额达1.4 亿欧元。
与内燃机汽车相比,BEV 通过电池回收利用为化工行业开辟了一个额外的、同样巨大且极具吸引力的增长市场。一旦电池的使用寿命结束,在对黑体进行湿法冶金回收后,就可以作为新电池生产的原料来源。2024年底,梅赛德斯-奔驰与 Primobius 合作,在库本海姆建成了第一家此类回收厂,年处理能力超过 2,500 吨黑质。cylib公司正在多尔马根化工园区建设第二家年产量为10,000吨的工厂。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将为此提供两位数百万欧元的资金支持。该厂计划于2026 年投产,届时将创造 170 个工作岗位。
半导体化学品领域的投资活动也可归因于特种化学品。从 2012 年到 2021 年,半导体行业的全球营业额从 3,000 亿美元增至 5,835 亿美元。德国(尤其是德累斯顿地区)是欧洲半导体产业的中心,拥有博世、GlobalFoundries 和英飞凌等公司,因此能够获得欧盟一半以上的新微芯片项目。这还包括台积电(TSMC)已经开始的投资。
这为化学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因为半导体工业需要大量的几十种化学品和气体。这些产品的纯度要求很高,反过来也使化学工业获得了高利润率。针对这一市场,瓦克扩建了位于博格豪森的现有工厂,用于将氯化氢气体的纯度提高到 99.9995%,成本仅为两位数的百万欧元。位于比特费尔德的 Silicon Products 公司也建立了一座年产400 至 600 吨高纯度碳化硅的工厂,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半导体市场的需求。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此处列出的投资仅涉及已公布的项目。这些数据表明,与 2010 年代相比,投资活动正在减少,尤其是在基础化工领域。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德国化学工业协会(VCI)最近发布的一份关于德国作为工业基地的研究报告也反映了这一点,在接受调查的约300 家化工企业中,74% 的企业表示不太可能或极不可能在德国扩大生产。
低利润基础化学品将依赖进口
基础化学品产量的下降和明显偏低的投资水平表明,欧洲化工行业今后至少将进口部分基础化学品。然而,正如德国迄今为止没有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天然气或石油生产一样,这种变化不会加剧人们经常讨论的对原材料的依赖。
与基础化学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种化学品领域的投资活动十分活跃,这表明该领域已经对外部影响做出了反应。特别是特种化学品,其工艺管理要求通常很高,需要来自各学科的高素质员工,并对客户行业有深入的了解,这使得化工行业能够继续盈利。锂离子电池生产和半导体行业是特别有前景的市场。
与以往的经济危机(1973 年和 1979/1980 年的石油危机、1991 年日本和 2008 年美国的房地产危机以及 2010 年以后的欧元危机)一样,化工行业将利用其创新潜力克服当前的挑战,并为新市场开发创新产品。然而,由于全球竞争态势,成本结构敏感的生产能力将继续从工业化国家转移。不过,由于德国的特殊优势,特别是高水平的创新、生产力和资源效率,德国仍将是与美国和日本一样具有吸引力的化工生产基地。(全文完)
来源: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