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物流不畅 稳产业链

2022-05-25 16:00:09  浏览:1208  作者:管理员

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部分供应链环节阻滞,包括深圳、上海等在内的核心外贸城市的外贸企业再次迎来大考。

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物流不畅 稳产业链

目前,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外贸订单减少,大客户采购不活跃、很谨慎。相比前两年,原材料涨价加上运费上涨,成本翻了两倍。

外贸企业今年面临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国内很多外贸订单面临着东南亚市场的侵蚀,同时,用工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持续攀升。短期内,我国外贸企业会承受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更多集中于低端产业链,长期来看,未来我国出口的方向将逐步由低端向高端制造转移。

事实上,为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近期一系列稳外贸举措正加快落地。其中,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多项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措施,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此外,对于当前全球需求趋弱,我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趋紧,增长势头放缓压力较大的情况,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围绕“保、抓、强、促、增”稳外贸。

运价上涨运期延长

外贸企业成本大幅上升,物流运输成本的增加成为当下外贸企业躲不开的挑战。

 一方面,运输及库存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企业利润受到侵蚀;另一方面,物流不畅导致出口订单违约率上升,也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接单效率。

即便从最低位来看,海运价格也比之前上涨了30%至40%,巴西航线价格最高出现了10倍涨幅。以前从中国到巴西的标准箱价格为1100美元,运价上涨后,该航线一个标准箱的运价最高涨到14800美元。

目前海运价格的上涨与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大部分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以往海运发货大概是7元/公斤,现在平均18元/公斤,有时候还会碰到有钱也订不到发货柜的情况。

空运情况亦不乐观,今年空运费用上涨不少。另外,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发货的人工成本大大增加。物流成本的增加稀释了企业大部分利润。

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物流不畅 稳产业链

除了物流费用激增,运输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困扰着诸多外贸企业。 

以前从国内运输货物至美国海外仓一般需要25天,现在要50天至60天,时间上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像电阻焊机器这类大型机械设备,都是通过海运的方式运输至海外,但目前部分航线停航,货物出关时间变长,一般都要3周以上。

而受近期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相关外贸企业面临新的挑战。举例来看,受上海疫情影响,周边区域的生产、物流、仓储等受到影响;此前从上海港出口的货物部分改为从宁波港出口,导致宁波港出现拥堵情况。

疫情前,海外仓的备货量一般是3个月的数量,目前大概是5个月的数量。加大备货数量就意味着运营成本与存货量的增加,稍有处理不到位都会给去特运营带来很大压力。 

海运成本上涨,是对跨境贸易的一次压力测试 。

《2022年3月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由于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引发的重点外贸城市物流仓储、集卡运输、港口运输短暂性承压,供应链效率表现相对低迷,平均发货时间由2021年11月份表现最好的29天延长至31天。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出口市场港口拥堵,集装箱周转期持续不畅,国际物流瓶颈制约依然存在,运价会在高位持续一段时间。面对风险挑战,叠加2021年外贸基数较高,2022年我国外贸发展的压力突出,应多措并举稳定外贸。

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物流不畅 稳产业链

企业积极自我调整,稳外贸政策持续加力

《2022年3月中小微企业出口贸易(B2B)指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实现了“开局稳”,呈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国际局势动荡引发的全球供应链矛盾,以及3月份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点频发带来的严峻挑战,2022年充满了诸多不确定性。

疫情背景下,不少外贸企业表示“挺住就是一切”。尽管困难重重,但行业内部正在进行新的调整、探索新的机会。

针对运费上涨的情况,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部分企业通过优化提高整体空间利用率等方式,达到节省效果,同时选择与同行拼货入柜,达到规模效应节省成本。

与此同时,一些外贸企业通过提升数字化能力,进一步加强组织内部协同和供应链管理。

当下的市场格局非常考验企业的海外布局以及应对能力,海外渠道的多样化、销售网络的成熟度以及产品品类的覆盖面都决定了企业外贸业务的韧性。

一些挑战也有可能成为新的机会。受疫情因素影响,企业与海外用户的面对面直接交流机会有所减少,但线上沟通的频次不断增加。一方面加码巩固老用户,刺激需求转化;另一方面也在构筑本土化快速洞察和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完善当地销售、物流和仓储等建设。”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一直不断出台措施,助力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4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等十部门发布通知,从进一步加大助企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退税办理便利程度、进一步优化出口企业营商环境等三方面入手,提出15条措施。

5月5日召开的国常会强调,要着力保订单和稳定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进出口。保障外贸领域生产流通稳定,确定重点外贸企业等名录并在生产、物流、用工方面予以保障。同时,要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运,提高作业和通关效率。用好航空货运运力,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查处外贸货运价格违法行为。

面对全球需求趋弱、外贸增长压力较大的情况,盛秋平表示,我国外贸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看,国际经济复苏脆弱乏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缩通胀加剧,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原材料价格高企,企业经营压力上升。从机遇看,我国外贸产业基础雄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外贸企业生存现状调查:物流不畅 稳产业链

在此背景下,下一步应如何更好的稳外贸?

商务部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保畅通,保障外贸领域生产流通稳定,“一企一策”解决重点外贸企业实际困难。

二是抓订单,着力保订单和稳定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进出口,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指导企业用好自贸协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

三是强支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投放,推动扩大保单融资规模,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四是促创新,鼓励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壮大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挥好服贸会等展会平台作用,培育服务贸易新增长点。

五是增动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绿色贸易。发挥大型骨干外贸企业带动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鼓励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评论区

共0条评论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随机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