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油气行业或迎大寒冬!
截止2020年2月27日,全球新冠病毒累计确诊人数已超过8万人次。在中国境内的疫情防控渐露曙光之际,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全球多地出现疫情爆发。
具体而言,韩国确诊病例超1595,日本有800多例,意大利确诊病例超470,伊朗确诊超139例,引发了全球市场情绪的恐慌。
受此影响,原本连续多日反弹的国际原油,再度遭遇“滑铁卢”。
截止27日19时15分,WTI 原油收跌1.13美元,跌幅2.32%,报47.6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收跌0.90美元,跌幅1.71%,报51.64美元/桶。
显然,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在未完全可防可控前,将成为悬在国际油市头上的“利剑”,长期挑逗着全球油市的神经。
01
油气行业的一阵寒流
时至今日,新冠疫情愈演愈烈,呈现出全球化态势。
在过去的24小时里(26日9时至27日9时),韩国共新增44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一数据相较前一日几乎翻倍,更是超过了我国最新的(2月26日0时-24时)日增确诊病例数据(433例),新冠疫情预警级别进入最高级别。
日本疫情形势也不容乐观。
截至当地时间2月26日上午11时,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862例,确诊人数还在不断在上涨。
鉴于疫情的严重性,国际奥委会委员、曾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迪克·庞德25日表示,如果三个月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威胁不能消除,2020年东京奥运会可能取消。
除日韩外,伊朗、意大利等国也相继被病毒“攻陷”, 巴西、希腊等全球超30国出现新冠病毒确诊病例。
为了应对疫情,不少国家纷纷效仿中国,采取了严格的隔离管控措施。
据意大利媒体报道,目前共有 11个暴发新冠疫情的意大利北部地区城镇被关闭,超过5万人被要求在家自我隔离。
如是,全球主要经济国疫情的爆发,短期内对油气行业产生了结构性冲击。
以国内市场为例,疫情防控期间,国内交通业、制造业、旅游业等行业的低迷,大大降低对油气能源的需求量。
IHS Markit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已分别计划将其2月份的目标原油加工量下降80万桶/日、30万桶/日,而地炼企业则可能压缩高达100万桶/日的量。炼油商产量压减的情况预计将直到4月份,但预计压减幅度将逐步缩小。
IHS Markit还预测,在未来4个月,中国可能减少110万桶/日的原油进口量,以实现供需平衡。从全年来看,中国2020年的原油需求量预计减少30万桶/日。
事实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原油需求的衰退并不止于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性趋势。
2月13日,国际能源署(IEA)在月度报告中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扩散,预计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原油需求将下降43.5万桶/日,这是10多年来的首次季度收缩。
02
“世界油库”经受考验
除了需求端,原油的供给侧的“危机”同样值得行业警惕。
目前,疫情形势比较严峻的国家有中国、韩国、日本、意大利,紧随其后的便是位于“世界油桶”的伊朗。
根据伊朗卫生部2月25日公布的数据,伊朗目前已有16人死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累计95人感染。死亡人数占总感染人数的近17%,远超世界2%的平均水平。
令人担忧的是,伊朗方面显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甚至在2月中旬,伊朗各地还照常举行了伊斯兰革命胜利日集会游行活动,数百万民众涌上街头。
与此同时,伊朗的疫情也正在向国际社会扩散。
仅2月24日一天,5个中东国家都宣布,境内出现首名新冠确诊患者,分别是阿富汗、巴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且这些感染者都与伊朗有关。
客观来看,中东作为全球最主要石油产地,一旦疫情升级,中东油库未来产量走向将对整个油气行业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
根据Oil & Gas Journal数据,2019年中东地区石油储量高达1100.2亿吨,享有全球48%石油储量份额;全年产量高达15.1亿吨,占全球份额的32%。
正是依仗优势的储产量,以中东产油国为主体的OPEC,多年以来一直作为行业的“调停者”。
在2月4日的OPEC会议期间,为应对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市场突变,有OPEC+技术专家就建议进一步减产60万桶/日,直至6月。
可是,20多天的时间过去,力图维稳油价的中东产油国却也深陷疫情当中。
03
油气产业拥有战略作用托底
如此来看,新冠疫情短期对于行业的冲击不可避免,但中长期内,油气产业在社会中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其发展仍具有长期性。
在此次抗疫情过程中,油气资源的战略地位便是最好的例证。
石油天然气除了为交通工具提供燃料,运输各种医疗物资、设备。很多当前必不可少的医疗物资,其原材料也是石油天然气制品。
例如聚丙烯材料,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聚丙烯是一种具有耐化学性、耐热性、高强度机械性能等性能的材料,是目前制造防病毒、防细菌用口罩的主要材料。目前全球聚丙烯的生产,主要是以石油、煤炭为原料炼制加工而成。有数据显示,1吨高熔指纤维料可生产大约25万个病菌防护口罩或5000套防护服。
人类首次合成聚丙烯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于1962年开始研究聚丙烯生产工艺。在上市80年代,中国的聚丙烯产业引来快速发展,燕山石化、扬子石化等企业陆续建立了聚丙烯生产线。
2019年,中国聚丙烯年产能超过了2400万吨,早已是世界上最大聚丙烯生产国。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石化产业在聚丙烯领域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极大阻止了此番疫情的蔓延。
其实除了口罩之外,包括医用防护服、注射器、氧气管、一次性手术衣等医疗物品,大都是以烯烃类石化制品为原材料制成。
在过去一个月时间内,尽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但大量生产聚丙烯、聚乙烯、次氯酸钠等医用原料的石油石化企业,积极调整,加大了生产力度。
从1月20日到2月11日,中国海油已累计生产可用作消毒剂容器和医用包装生产原料的聚丙烯和聚乙烯产品32500吨和一批用作病毒消杀的次氯酸钠原液。
从1月到2月10日,中国石油累积生产的医用料已达到近6万吨。旗下的独山子石化、大连石化等相关6家聚丙烯生产企业,目前均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
中国石化预计2月份将生产医疗卫生用物资相关原料9.5万吨,比一月份增产3万吨。特别的是,中国石化在提供口罩各种原材料的同时,还于2月7日同多家合作伙伴对接完成11条口罩生产线。初步估算,到2月29日,中国石化将助力新增产能60万片/日,3月10日,实现新增产能至100万片/日以上。
此外,医疗体系运转对油气能源需求依旧凸显。天然气除了作为生活用能,目前还是很多医院高温消毒医疗设备的能源。燃气设备,也是新建立的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天然气的供应方面,从2月1日开始,中国石油通过天然气销售湖北分公司以实物定向捐赠方式,给湖北省39家定点医院日供应天然气17万至18万立方米;中国石化也已于2月4日开始免费向雷神山医院供气。
04
国内油气上游生产依旧紧张
尽管疫情之下国内油气需求有所下降,但油气的勘探生产却依旧繁忙。
实际上在2019年,我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依旧处于较高水平。油气生产不松懈,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从目前国内各大油气田生产情况看,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也处于平稳状态。
据了解,春节期间,国内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日均生产天然气1.3493亿立方米,天然气日均销售量超计划412万立方米,无论天然气总生产量、日产量还是外供量,均创历史最高纪录。
国内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1月份完成国内油气当量299万吨,预计全年仍将实现油气当量4000万吨。
西南油气田作为川渝、湖北等地区的天然气供应源,其1月生产天然气29亿立方米,2月1-6日,日均产气在9000万立方米以上。目前,西南油气田向忠武天然气管道(重庆忠县—湖北武汉)日输气约650万立方米。
中国石化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其生产原油298万吨,同比持平;生产天然气26.2亿方,同比增长5.7%。
其中,中国石化旗下第一大油田——胜利油田生产原油198.67万吨,超计划0.02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