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投资200亿建海上风电,坐标福建!
【文 长风踏浪】
风从海上来,发力正当时。
01、中国海油开辟海上新产业
8月2日,中国海油新能源福建总部项目正式落地福州,主要统筹在闽新能源业务。其中,福建深远海成为其主要目标,未来将打造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项目。
“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预计将有约200亿元用于福建地区海上风电建设。
实际上,自2019年以来,中国海油就在新能源上动作频频。
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海南、广东等地成立了多个新能源分公司及地区新能源公司总部,足见其发展新能源的决心和行动力。
其中,海上风电成为中国海油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或许也将成为中国海油下一个增长点。
2021年10月19日,中国海油提出将通过加快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建设,全力推动深远海浮式风电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全面加速新能源业务发展。
5月11日,中国海油文昌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浮体在青岛建造场地正式开工建造。
该项目打破了我国海上风电60米深的水深限制,也标志着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国产化研制及示范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8月5日,由中国海油承建的国内全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升压站项目在青岛场地开工建造。
这也是是继5月份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国产化研制及示范项目开工建造后,中国海油承接的又一个海上风电建造项目。
事实上,随着海上风电建设迈向深水,其相关设备设施也趋于大型化,重量也不断刷新纪录。
而中国海油在深远海方面恰好有着先天经验,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在海工设计、海上装备和施工作业等方面的优势,将已有能力迁移到到海上风电的业务之中,这也将是中国海油开疆拓土的新机会。
“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预计将获取海上风电资源5-10GW,装机150万千瓦。
02、海上风电看福建
其实,中国海油之所以选择投资福建,是因为福建具备发展海上风电的多方面优势。
一方面,福建风能资源丰富,蕴藏量大,特别是闽江口以南和厦门湾海峡中部海域,受狭管效应的影响,年平均风速超过9米/秒,风向稳定,是全国风电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
另一方面,福建省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合作建设了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该产业园位于江阴港城经济区,2017年7月开工建设。
经过5年的发展,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引进了东方风电、金风科技、中国中车等企业,致力于打造海上风电大部件产业链。
目前,福建已形成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产格局,实现海上风电高端装备本地造。
此外,产业园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毗邻深水码头和港务区,距离江阴港区5万吨级码头仅3公里,大大降低了大型风机设备整体出海吊装的物流成本。并且所生产的海上风电装备产品辐射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地区,甚至销往全球各地。
同时,福建省政府大力推动海上风电的发展。根据《福建省“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将持续有序推进规模化集中连片海上风电开发,重点推进福州、宁德、莆田、漳州、平潭等资源较好地区的海上风电项目,稳妥推进深远海风电项目,“十四五”期间增加并网装机 410 万千瓦,新增开发省管海域海上风电规模约 1030 万千瓦,力争推动深远海风电开工 480 万千瓦。
在发展海上风电产业的同时,福建省也兼顾生态保护。
例如,三峡兴化湾风电项目,就聘请专业公司,研究风机干扰和电磁场对鸟类迁徙、栖息和觅食等的影响,整个研究将历时5年。
目前来看,兴化湾鸟类迁徙、栖息和觅食并未受到明显影响,风机运行对水鸟迁徙的击伤、致死等情况也未出现。
同时,海上风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难免影响鱼虾生长,为做好海洋生态补偿,项目建设单位定期进行增殖放流。
此外,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也逐渐完善。8月3日,福建省首次绿色电力交易顺利开展。下一步,福建将进一步探索引入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参与。
在自然资源禀赋、完整产业链、市场化机制、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的加持下,福建海上风电产业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03、行稳致远——中国海上风电产业
事实上,具备资源优势且全力打造海上风电产业的不只是福建一省,江苏、广东、浙江等地的海上风电产业也在迅速发展。
其中,江苏是我国海上风电的最早“试验田”。在潮间带和近海风电的装机容量和项目进展上处于领先位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
此外,我国海岸线绵长,各个海域风资源差异较大,对风机设计、制造和性能提出了不同要求。
这使得风电整机商和风电产业链寻求差异化的技术路线,从而带动整个行业技术和服务的百花齐放。
这些年来,国内从2007年1.5MW的风机起步,到2009年东海大桥3MW的风机,再到三峡响水海上风电场批量单机4MW机组,到如今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孵化的13MW大风机。
一路走来,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
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形成了完整的具有领先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与供应链。
这对于加快沿海省份能源转型进程、保障沿海地区能源供应安全、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及迈向海洋经济强国等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风电发展正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
“十四五”期间,预计我国海上风电新增会达到5000万千瓦,每年约1000万千瓦的大体量增长。
而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海上风电经过“十二五” “十三五”的积累发展,未来也将朝着大型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演进。
但是,也要注意到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挑战。
一方面,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构建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秩序。
另一方面,电网需要适应高比例的新能源发电场景。
为此,需要抓紧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灵活性电源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并网需要的市场化机制。
此外,目前除了个别项目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海上风电项目要实现平价上网,仍需进一步提高发电效率与降低成本。
未来几年,海上风电项目逐步向深远海发展,海缆成本、施工成本等都将上升,全面实现平价上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行稳方能致远,欲速则不达。
“十四五”海上风电产业不应盲目追求规模与超低电价,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还是苦练内功,推动成本快速下降。